天下第一桥:直击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9日17:05 今日早报 | ||
本报记者杨初亮 6月8日。慈溪市庵东镇,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现场。开阔的海滩上,海风猎猎,机声隆隆。人们都怀着兴奋和渴望,等待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3点25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按下动工按钮,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正式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具有“双跨双百双第一”的特点。“双跨”,一是跨越杭州湾天堑,气势恢弘,二是跨越世纪,大桥的前期工作跨越20世纪与21世纪,大桥的使用寿命将跨越21世纪与22世纪。而“双百”的含义是指设计时速超越一百公里、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双第一”指在世界跨海大桥中长度第一,同时在纵贯几千公里的中国沿海大通道同三线中,是贯通海湾天堑的第一跨。 最热闹的一天 早在6月6日下午,记者先行来到大桥奠基的慈溪庵东探营。现场的指挥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市民看到奠基盛况,在奠基仪式的时候,不实行交通戒严。 消息见报后,不少慈溪市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昨天早上就准备进场先占个有利地形,不过都碰了一鼻子灰。一些读者开始给早报打电话,询问情况。记者事后了解到,为了保证嘉宾进场的交通通畅,早上部分路段禁止车辆通行,但下午可以通行。 昨天下午1点,记者随人流进入会场。一路上扶老携幼去观看的市民多得以万计数。还没有到会场,市民已经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离会场3公里左右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管理中心的工地上,大片的空地停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的汽车、摩托车,周边几公里的海塘都挤满了人。庵东迎来了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天。 仪式开始时间与迷信不搭边 在采访手册上,奠基仪式开始时间是6月8日下午的2点16分,对于这个不零不整的时间,很多人都在猜测,选这么个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个迷信的结果。 大桥工程指挥部介绍,挑选这个时间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因为昨天下午到达的北京客人都是包机往返的,配合航班的时间,时间只能在14时15分到30分之间,最后确定在了14时16分。 事实上,由于北京包机误点,昨天的实际仪式开始时间是下午14时43分。 移动通讯车开到会场外 6月7日,记者再赴会场探营时,发现海堤上的手机信号并不是很好,不过在昨天的仪式中,手机信号自始至终都是满的。原来会场外专程赶来了一辆移动公司的通讯保障车,加强手机信号。 目前大桥建设工地外的移动和联通两个机站已经建立,同时在此建立杭州湾电信支局项目已经报省电信局审批。现在已经有40条电信线路开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 移动公司于2002年5月1日开始,在大桥基地建造了1个电信塔和管理站,话务量可达到1200用户;联通公司也在此建造了电信塔和管理站,话务量分别达到100和60户。拟建的大桥电信支局占地4000平方米,一期交换容量2000门,二期将建10万门交换机,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气垫船开辟海上航线 奠基仪式会场在庵东的气垫船码头背面举行,这座新建的气垫船码头将开辟杭州湾海上新航线,主要解决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问题。 气垫船专用码头是去年7月完工的,距离大桥桥址东侧300米,码头占地1万平方米,可停靠两艘100客位升气式气垫船。据大桥工程指挥部介绍,以前慈溪人去上海最近的路就是从庵东坐气垫船到对岸的平湖码头再转车到上海,海上的时间大约为1个半小时,在大桥通车前,这个码头还将给市民提供很大的服务。 建一座最长寿的桥 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是从滩涂开始的。从奠基仪式的会场往外看去,远远的根本看不到海水,大桥就将从此开始建设。 大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勇介绍,和世界上其他跨海大桥相比,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惟一明确提出使用寿命达到100年的,可以说是最长寿的跨海大桥。要保证大桥的使用寿命,工程要求十分严格。据中交工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王仁贵介绍,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在检测中,最大风速达到75米/秒。为了抵御风浪,大桥的一个通航孔设计成了A型塔(南部),该通航孔可以抵御228米/秒的大风。此外,在滩涂建设中将在国内首次启用梁上运梁的方案,所有的板梁都将在陆地浇筑好,然后通过轨道架设到目的位置,以解决最困难的滩涂建设。针对海浪的冲刷和以后可能产生的船舶碰撞,大桥的桥墩前还将建有承台,该建筑物并不高大,但比较宽,建在桥墩前,当起潮时,将挡住大部分的力量,保护桥墩。 大海上惊现“苏堤” 在奠基现场,大桥漂亮的模拟图吸引了所有群众的目光,S型的桥型将苏堤的神韵移植到了大海上。说起大桥的美,负责景观设计的高格桥梁景观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刘谦颇为得意,虽然他们设计了国内大部分桥梁的景观,但只有杭州 湾跨海大桥是将景观和旅游开发融入到前期论证过程中的,建成后的杭州湾大桥将是目前最美的跨海大桥。 刘谦介绍,今后大桥的主要看点有四个。其一,大桥的桥型借助了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的水文特点,结合司机和乘客的行车心理因素,大桥平纵都有变化,不但从桥面上看大桥弯曲有致,又因为大桥最高距海平面57米最低只有14米,因此在桥上还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美。其二,大桥的塔型南北不同,南部为A型塔,北面为钻石型,将成为大桥的标志。其三,大桥建了独一无二的海上平台,除了急救功能,更是观光胜地。其四,大桥设计了夜景,除了桥头两个公园外,大桥的行车平面,大桥的桥身颜色都作了专题研究,目前大桥的颜色还没有最后确定,并不排除考虑通航孔警示作用,而将两个通航孔加上不同的颜色。 第一次采用青铜奠基石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现场,奠基石被红色的绸缎包了起来,每个记者都在等待一睹奠基石的风采,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青铜材质的奠基石。 下午3点,奠基石终于揭开了真面目,高1000毫米,厚250毫米,重500公斤,由铸、锻、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结晶。奠基碑正面写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及时间字样,背面刻有245字的铭文与大桥设计效果图,铭文及刻图均镀24K黄金,奠基碑的色泽为青紫铜色,显出碑石喜庆、祥瑞、稳重的特色。 从古至今,国内外重大建筑项目的奠基仪式上多设有奠基碑,既有勒石传世的史迹功能,又有稳固永恒的象征意义。这座奠基碑由中国铜艺术大师朱炳仁创意制作。被称为“世界铜艺大师”的朱炳仁曾设计制作了杭州雷峰塔、桂林铜塔、杭州灵隐寺铜殿、常州天宁塔等中国著名铜建筑,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花絮一 摄影记者挡住了所有的场面 昨天到场的记者比前一天新闻发布会的更多,不少记者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了方便摄影记者取景,会场临时搭建了高台,进场的记者凭着先进场的优势占据全场制高点。虽然会场内的证件是分等级的,百多张记者证,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记者有移动证件,不过到了现场,为了抢新闻,谁也顾不上纪律了,一半的记者围在了主席台前,后面的视线被挡住了。幸好所有的来宾体谅记者的辛劳工作,即使啥也看不到,谁也不介意。 花絮二 来宾领略杭州湾的“沙尘暴” 昨天下午,杭州湾畔的烈日晒得人头昏眼花,不过最让头痛的还是风沙。大风卷着海涂上的细沙,只要张口,就往嘴里扑,摄影、摄像记者的镜头里,来宾的眼镜片上还有一个个的座位上都铺上了一层细细的沙子,又粘又湿的让人觉得十分难受。幸好组委会发的材料里有两片湿纸巾,一把擦下来,全部是黄黄的。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