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志明
大凡某时某地的文学勃兴,必有主其坛坫之领军人物,此种人物,前称词宗,或曰诗伯。康熙中前期天津诗坛出现繁荣局面,也曾凭靠了这样一位人物,此公便是黄谦。
黄谦事迹见诸清乾隆初年编成的《天津县志·人物传》:“黄六吉,性旷达,不涉户
外事,酷嗜诗,居恒以《少陵集》自随,游箧所至辄满。与张念艺霔、梁崇此洪、僧世高结草堂社,咸推主盟。”传中之六吉,乃黄氏字,其号则为麓碛,又号抑庵。这段文字虽甚简略,但它所传达的历史讯息却大值人们注意。第一,它提到了张霔、梁洪、世高等一些天津诗人曾共同组织了一个“草堂社”,这“草堂社”可是见诸文字记载的天津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而在此之前,尚无任何一个社团出现于津沽之地。该“草堂社”的问世,表明诗人群体已经在天津的正式形成,这也正是这一地区诗坛勃兴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文中说,天津康熙中前期出现的这首家诗人团社,其主盟者乃为黄谦,这又是天津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位姓氏明确的文学领袖。第三,文中又谓黄氏“居恒以《少陵集》自随”,《少陵集》即杜甫之诗集,黄氏经常将它带在身边,表明其取法乎上,必为杜诗圣崇拜者无疑。第四,文又说他“游箧所至辄满”,此见出斯公乃是一位创作勤奋、作品产量颇高的诗人。据《天津县新志·人物志》称,黄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年四十九”,这也就是说,黄是顺治元年(1644)出生的,康熙元年正20岁,已到了进入文化交际圈之年。换句话说,黄氏生活的康熙前半期,正值逢了天津诗坛的首次勃兴。所可惜的是,作为天津诗坛领袖,黄氏在这次诗学勃兴中究竟都起到了哪些具体作用,由于史料缺乏,如今已难作其考了,我们只能于张霔、龙震等人的诗集中窥知其所参与的某些诗歌酬酢活动。估计此公在当时于诗艺于为人皆挺有声望,不然沽上的众诗人是绝不会“咸推主盟”的。黄之诗作,生前未梓行,身后遂散佚,道光初梅成栋编《津门诗钞》时,曾访得其《历下吟》、《太行行草》钞本各一卷,乃将其诗作39首全部录入。
从目前所保留下来的这些诗来看,黄氏实在是写律高手,除4首为古体外,余则尽为五七言律,诸如“逆飞天上雨,横卷地中雷”、“南山丹嶂合,北渚绿云凉”等诗句,都属对仗颇为工稳,造语亦圆熟老到,显示出一位诗坛盟主所当具之艺术造诣。
作者补注有读者问,本栏6月26日写到的张霔之“霔”何音何义,谨答如下。“霔”音“住”,及时雨之谓。该字未收《辞海》而见于《辞源》。宋赵时侨《建康府嘉兴庙牒记》有句:“敬往祷焉,果获甘霔。”“甘霔”及甘霖。张霔之兄名张霖,霖、霔并列,义近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