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很“悬” 水患催生“长江口大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17: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汪生科 上海报道 “船在头上,城在水下”——这是2050年的上海城市景观。 但现在,上海市区高程仅为3.0米-3.5米,高出年平均高潮位0.35厘米左右。中心区的黄埔、静安不少地区在3米以下,最低处仅2.2米。海潮就像一只猛虎,窥视上海的卧榻之侧 不断加高的防汛墙 上海水务局专家介绍,上述危势包含着上海水患的4大因素:黄浦江河口的天文大潮、风暴潮、上游太湖洪水以及沿岸雨洪水。其中,台风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的“两碰头”,则是黄浦江特高潮位的祸首。另外,假如上游太湖流域洪水和沿岸雨洪排水,也有可能构成“三碰头”和“四碰头”的风险。 上海对潮水不设防的历史结束于1956年。从该年开始,上海在市区的黄埔、苏州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驳岸顶加筑了一段长约50公里的简陋防汛墙和土堤。 1962年,台风、暴雨、天文高潮同时袭击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出现决口,上海半个市区进水被淹,黄埔、杨浦等区水深1.5米-1.8米。次年,上海市按照抗御当时的历史最高潮位4.94米的标准,第一次大规模修建防洪墙。 1974年,上海市再次遭受台风袭击,黄埔公园潮位达4.98米,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面对此情此景,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提出百年一遇的防汛标准,第二次大规模加高、修建防汛墙。 1981年,台风又一次袭击上海,黄浦公园出现了5.22米的历史最高潮位,仅低于设防水位8厘米,高出市区地面2米左右。 1982年,国家计委、交通部、水利部和上海市政府在当时的宝钢召开了一个水利座谈会。此次会议的实质性成果,就是把上海市的防潮(洪)标准由70年代的百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 从1988年开始,在黄浦江两岸的市区内修建208公里的防汛墙。后来浦东开发,上海市区范围扩大,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又在宝山、徐汇、闵行、奉贤和浦东新区等5个区,建设长度约110公里的防汛墙和河口水闸。 至此,318公里的黄浦江防汛墙,508公里的沿海大堤,成为上海免除水患的屏障。 从千年一遇到二百年一遇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水位不断提高,1980年代后,黄浦江水位平均抬高了20-30公分,特别是1990年代抬高得更快。”陈科信说。 外滩防汛墙工程顶标高由最初的4.8米一路增高到5.2米、5.8米、6.9米。按新标准修建的防汛墙刚完工,新出现的高潮位又迅即反映现有防汛工程的标准偏低。 1997年,黄浦江水位达到了5.72米的历史记录,按此重新进行水文分析,黄埔公园千年一遇高潮位应提高为6.25米,原来的千年一遇水位5.86米还低于现在的二百年一遇水位5.87米。千年一遇实际上只有二百年一遇。 此种情况缘自上海海平面的不断攀升,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绝对值上升,二是由于地面沉降引起相对海平面上升值。 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水文总站、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对上海市的海平面做了一个预测:以黄埔公园站为例,相对于1990年,到2010年,黄埔公园海平面将上升5厘米,到2030年上升10厘米,2050年上升19厘米,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海平面绝对值上升递增速率呈增大趋势。就地面沉降来说,相对于1990年,2010年,黄埔公园地面下沉7厘米,2030年下沉9厘米,2050年下沉10厘米。 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使上海防洪(潮)标准大幅度降低。比如吴淞站,1987年千一遇的防御潮位为6.27米,考虑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2010年的千年一遇防御水位为6.42米,2030年为6.58米,2050年为6.71米。而6.27米的防御潮位到2050年只相当于150年一遇的标准。 建闸拦水 “在黄浦江口建个闸,上海的水旱就彻底解除了。”陈科信说,“涨潮的时候,只要江口的闸门一关,黄浦江里面就没有问题。” 这位参加过三峡工程认证的老专家,把上海的河口建闸工程比作是上海的“三峡工程”。 持陈科信这样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专家们认为,治理上海水患,就防汛墙建设和河口建闸两条路径来说,河口建闸则是根本之策。 上海水务局专家透露,目前的防汛墙,各段的地质条件、工程质量和管理状况参差不齐。 台风高潮时有不少地段出现墙身漏水、地基管涌等险情。如果再次加高加固,不少地段的防汛墙需从基础着手,甚至推倒重来。 类比208公里防汛墙平均加高0.5米所花的投资和工期,测算再次平均加高1.5米,工期可能远超过12年,投资可能超过60亿元。全面加高加固防汛墙将严重损害两岸景观,“像英国伦敦等城市,防汛墙都只有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标准。”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发言人章震宇说。 在管理上,黄浦江河口建开敞式挡潮闸,可以将200多公里地防洪岸线缩短到集中于1公里左右的闸管区范围。黄浦江口建闸,1982年的上海水利会议上就提出来了,当时提出黄埔江的治理,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加高两岸的防汛墙,此是近期的解决方案,第二步就是在河口建闸。只是因为河口建闸方案工程浩大,迟迟提不到日程。 河口建闸方案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黄浦江多少年都是这样稳定,是因为大自然而自然形成的现象,人工搞个闸,会不会影响黄浦江河势的变化。 而航务部门认为,大闸造好了后,大型船只进出闸门是否会受影响,航务部门提出要做好充分的论证。还有,沿黄浦江停了很多船,这些船只掉头转弯都要经过闸门,风暴潮来临,大闸关住后,船只没法掉头。 1997年上海再次出现5.72米的高水位,河口建闸工程让专家再次“旧事重提”。 近期的可能性 1998年1月,上海市科委正式立题“黄埔江河口建闸工程规划研究”,组织了24家单位参与研究,被认为是跨系统、跨行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大协作。 该报告认为,河口建闸,并不影响黄浦江的航运,“河口挡潮闸平时完全敞开,当预报遭遇的风暴潮可能超过防汛墙的设防水位时才关闸挡潮,需要关闸挡风暴潮的次数很少,大概五年一次;平时维护需要的试运行,可根据避免或减轻影响航运交通为条件,安排在适当时间,所以只要挡潮闸的闸孔宽度满足通航万吨巨轮的要求,开敞式挡潮闸平时不妨碍航运交通。” 实际上,在黄浦江口建闸前,上海也做过一个试验闸,即苏州河挡潮闸。该闸于1988年10月开工,历经两年半,于1991年4月建成。上面是桥,下面是闸,闸卧在桥下面,用的时候就放下来,不用时贴在桥上,不影响景观。 该闸建成以来,显示出了防洪方面的功效。1992年8月28日,上海遭受16号台风影响,黄埔公园潮位达到4.76米,至8月31日凌晨,潮位达到5.04米,仅次于1981年第二个历史潮位。在这次风暴过程中,由于苏州河挡潮闸从8月28日晚至31日凌晨,连续三次夜潮关闸挡潮,使苏州河沿岸得以避免特大潮位的侵袭,确保了苏州河两岸的防汛安全。 报告说,挡潮闸总长不超过600米,工程布置和投资匡算结果,不包括两岸拆迁赔偿的工程静态投资约需20亿元,工期5年-7年。 在选址上,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吴淞码头,一个是水产码头。“水产码头最符合条件,”陈科信说,“主要考虑到该闸址河面宽度和需要的主通航孔跨度较小,工程造价相对较低,港航部门也容易接受。” 陈科信说,前两天他参加了造闸水位论证会。“这个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他说,“上海水务部门权威人士表示,准备将此项规划,以上海市的名义,报到水利部去,水利部确定水闸水位后,然后根据这个进行设计。”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