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路骑马跑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01:21 天津青年报 | ||
解放路111号,是一座欧式建筑,这座“巴罗克”式的宏伟建筑就是全国第一家大清邮政官局———大清邮政津局。 1878年2月6日,这一天风和日丽,在用过早餐之后,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骑着英国纯种马一路风尘直奔京城……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总理衙门委任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897年各邮局正式对外办理业务。 ◆跑马测出的邮路 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和上海五处海关试办邮政,第一条邮路就是从天津到北京的邮路。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邮路,正是一个外国人亲自策马跑出来的,他,就是德璀琳。 京津骑差邮路的试跑定在1878年2月6日。这一天风和日丽,清晨用过早餐,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骑着英国纯种马一路风尘直奔京城,途中只在河西务用餐和稍作休息,下午7时许就到达北京。天津至北京的邮路开辟之后,天津的邮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开辟了天津至牛庄、天津至镇江、天津至上海、天津至烟台的海、陆两种邮路。 ◆永远晚点的邮差 经过试跑,京、津骑差邮路于4月1日正式开通,全程125公里。每天从天津到北京并从北京到天津运送邮件各一次。设杨村、河西务、张家湾三个中继站。这三处的房屋每月15两,并各自配备两匹马。1880年的时候,这条线路已经发展到巡役3人、邮差11人、马14匹的规模。 京津骑差邮路由津海关听差胡永安承包,每月付给他110两维持邮路。合同规定,由骑马信差运送邮件,每次班的重量以40磅为限,时限为12小时。从天津出发的邮班每天在日落时出班,次日清晨到北京;从北京出发的邮班,每天下午四时出班,次日清晨到天津,赶发出港的船只。如果信差往来运送邮件时间超过所规定的时间每半个小时,胡永安就必须接受1元罚款的处分;而如果邮件能够提前到达,每提前半小时,就增加5角钱运费。 但胡永安只能接到罚款通知单,而不会接到奖状。因为德璀琳忽略了一点,他试跑是在阳光明媚的白日,而骑差们却是在夜晚,还有负重邮件,最终没有任何一个邮差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德璀琳不得不延长了天津至北京的时限。 ◆中国最早的“特快专递” 从中国近代邮政创办伊始,便有了“特快专递”。“近代邮政初期,没有‘特快专递’这个词,叫做‘快信’或‘加紧快信’。”天津市邮政储蓄局文史办主任阎文启介绍说,快信的邮递费用通常要比平信的费用高一倍。 和平信一样,在邮筒还没有出现以前,寄信人要将快信送往海关书信馆或华洋书信馆,以及后来的大清邮政津局。随后,书信馆或邮局会将信件分类,分“快信”和“平信”。只要一出现“快信”,邮差便会立即启程,率先带着这些快信前往目的地,哪怕快信只有一封。“清末民初,没有先进的送信途径,只能是以‘先飞’取胜。” 阎文启告诉记者,快信抵达目的地的邮局后,当地邮局也采取“先飞”政策。“以天津为例,送信入户,通常平信要一个邮差送半个城区的信件,时间自然很长。而几封快信就要单独派出一个邮差派送,保证在第一时间送到收信人的手中。”收信人接到信后,还必须填一个回执,证明查收了信件,随后,邮差再把这张回执送到寄信人的手中,这方才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有钱人家才能寄信 现在8角钱买一张邮票,贴上信封,塞入邮筒,这封信便会顺利地抵达目的地。8角钱,一根冰棍儿的价钱。 而125年前,邮政资费算是价格不菲。德璀琳将国内邮资按照200英里(300公里)以内和200英里以上分成两类。第一类:信函(每重三钱七分五)收3分银,报纸(十五钱)收1分银,小包(七钱五分)收1分银,邮袋(每七钱五分)收6分银;第二类:信函收5分,报纸收1分,小包收3分,邮袋收10分。 据了解,当时1分银等于16个铜板,而1个铜板就能买一个烧饼。寄一封300公里以内的平信,就要48个铜板。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无异于白白扔掉48个烧饼。所以,能够寄信的多数是外国人、官员、商人和家境小康的人。本报记者沈沂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