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 老兵的三峡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09:14 中国三峡工程报 | ||||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令多少人魂牵梦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国家能源开发、大江大河治理和水利水电建设为己任的武警水电部队,建设工地走了一个又一个,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离开部队的老兵,无论身居何地,人在何方,情牵着部队,梦绕着三峡。日前,笔者在武警水电第六支队三峡工程上游隔流堤跨临时船闸深槽段填筑现场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其中几名年龄偏大,留着小平头, 刘下雨是1976年10月从甘肃庄浪县应征入伍,先后随部队在潘家口水库、天生桥二级电站工地上干了14年,1992年12月从广西隆林转业安排在庄浪县物资局工作。1994年3月,部队老领导去信邀请他参加三峡工程建设,当时他非常激动。不顾同事、亲友的反对,不顾再次面对两地分居的无情现实,毅然说服妻儿,辞掉工作,和18年前一样,打起洗得发白的背包只身一人来到了三峡工地。 刘下雨在施工现场驾驶的是目前世界最先进、三峡最大的卡特D10N推土机,在永久船闸一二期地面土石方开挖、上游隔流堤填筑、上游围堰拆除、导流明渠截流等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他驾驶着推土机忙碌的身影。老刘的推土机操作技术那是没说的,了解他的人都竖大拇指。有人问他,你技术这么好,部队给你的报酬一定很高吧。他风趣地说:“都给铁路工人作奉献了”。原来他在部队任务紧时就来,任务不紧了就回家。10年来,他先后9次进出三峡,在三峡时间长的2年多,短的只有2个月。老刘说他当兵时,家里有20余口人,家里很穷,没有上过一天学。在部队他学到了实用的技术,而且还荣立了3次三等功。现在家乡好多乡亲都知道他参加了三峡工程建设。2002年11月10日《人民武警报》三峡截流专版头版头条大幅图片,真实地记录了2002年11月6日9时50分,他把最后一铲石料推向导流明渠下游纵向围堰,成功截断长江后兴奋地走出驾驶室的瞬间。未戴警衔的指挥官 上游隔流堤跨临时船闸深槽段右岸填筑现场,有一名身材魁梧、头戴红色安全帽、口中含着哨子、手中拿着红绿指挥旗不停忙碌的指挥员,他就是退出现役后又主动回到施工一线的原武警水电第四支队副参谋长张建功。 张建功于2002年12月退出现役,如今他一个月有1500元的退役金。完全能够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但过去专门负责施工组织的他知道,船闸上游隔流堤填筑又是一场硬仗,在短短的50天里,要完成652万方的填筑量,最高填筑量一天要达17万方。于是他主动请战,回到了部队。张建功原是领导,现在有的干部还是他带的兵,但他从未对部队提过分的要求。部队住房紧张,他就和另一名修理工挤在施工现场一个又闷又热的集装箱里。只要能和战友们在三峡最后的一场硬仗中一块战斗,在熟悉的工地上再跑跑,为三峡工程的三大目标按期实现尽点微薄之力,他什么都不在乎。 60多米的高边坡,350余台机械同时运转,灰尘加噪音、机械排放大量的油烟。这,就是张建功工作的环境。由于设备多,工作面小,各种机械设备和人员只能用统一的旗语指挥,一个班下来,相同的挥旗动作就要重复上万次。谈话间我发现他的“官”架子不小,一双大眼睛老在填筑工作面上不停的转,对笔者的到来完全是应付。这不,一辆自卸车倒车没到位,他扔下我,吹着口哨就急匆匆地向填筑现场跑去了。不遗憾的刘文武 看他从85吨特拉克斯运输车的驾驶室爬下来时,近两层楼高的自卸车与他1.62米的个头成了鲜明的对比,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那庞然大物是他操纵的。 刘文武是1989年3月由四川资阳县应征入伍,2002年12月,离开部队。1994年年初,当时只有两年多驾龄的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为水电部队首批进入三峡工地的精兵强将之一。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一二期地面土石方开挖、两次截流、上游围堰拆除,这些大的土建工程项目建设刘文武一个都没拉下。当4月7日他从电话中了解到部队任务重,急需驾驶员时,便简单收拾行装,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在4月10日开工前赶回了部队。 他吐了一串长长的烟圈,淡淡地说:“在三峡不知不觉地就呆了10年啦。记得刚进三峡时,这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经过建设者不懈的努力,眼看就要蓄水发电了。10年的青春、汗水都洒在了工地,若在最后的节骨眼上不能再为部队、为三峡工程建设出点力,那将是终生的一大憾事。来时妻子也埋怨,其他转业回来的士官都在忙于联系单位,县里5月份差不多就定了,可你还往部队跑,我只是厚着脸对妻子说‘建三峡千载难逢,找工作机会多多’。” 在施工现场像这样的老兵还有林立明、毕瑞正等,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