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说票和跑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4日23:53 天津青年报 | |
张澜生 1860年之前,天津虽属漕运终点、南北货物集中交换要地,但由于市场不大,货币流通范围有限,所谓金融行业不过是银两兑换钱摊而已。山西票号早在乾隆年间就出现于天津,但他们主要经营汇兑并不经营存放款。一般商人遵守以本图利、本大利宽的原则,不肯也无处贷款。 天津开埠后,货币流通与需求成倍增加逐渐产生融资需要。于是,有中间人和经济人的出现撮合双方促成借贷关系,这种人俗称说票人。说票人从中收取少量佣金但要负无限责任。因此这种职业绝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他们人数不多但社会地位相当高。民国以后,银钱业日趋发达、组织健全,说票人才退出舞台。 天津历史上还有另一类人存在较久,俗称跑合人。庚子事变前,中外银圆的汇兑使跑合人应运而生。银行和工商户均委托银号代办交易,银号再委托跑合人相互交易取得平衡。除买卖银圆外,津沪间电汇也有跑合人组织交易。当时按照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批准,天津银两成色为99.2对上海98,以此为标准根据每日市场供需由跑合人掌握成交,每万两跑合人向买卖双方各收取佣金一元五角。民国以后,跑合人操纵行情漫无限制,于是钱商公会收回此项权利,由各银号自行派人在公会成交,跑合人也可加入,但必须服从公会领导。1907年,针市街出现共记跑合铺,专做京津票汇和津英电汇。以后又陆续出现多家跑合铺。直到1935年,废两改元跑合铺才销声匿迹。 1880年时,外国银行已在紫竹林出现,由于电信不发达也依靠经纪人从中奔走。有一个英国人每天站在一辆敞篷马车上在各租界间来往走走停停匆匆进入银行或洋行,报告外汇行情或交割单据。这是惟一一位在天津的外国跑合人。据说,这是二百年来英国伦敦的传统,经纪人不能坐车只能站立,表示业务的匆忙和行动的快捷。作者简介 张澜生,86岁,分别就读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解放后历任军管会对外贸易接管处科长、华北人民政府对外贸易局处长。文革后参与筹组天津市国际信托公司,并被派赴香港创建光大公司,并担任常务董事兼业务总经理。曾任天津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