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表彰活动专题 > 正文

一个聋哑儿童的母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11:38 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


杨钝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记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鹇语训教师、校长杨钝

  杨钝说,如果儿子不失聪,他会像其他乡村教师一样,教书育人,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是失聪的儿子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使她成为一个教聋哑孩子说话的老师。

  聋儿泪

  事情过去20年了,至今,担起儿子刘欣失聪的经过,杨钝依然满怀歉疚。刘欣出生于1976年11月。因为粉碎了"四人帮"的缘故,那年春节的社火闹的格外红火,秧歌一直扭到了杨钝一家所住的住户最集中、密度最大的院落群。

  "陕北人闹社火点的是一种铁壳的土制火药炮,很响,就和打雷一样。后来,听人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赶紧把娃抱起来,遮着点耳朵,哄一哄,摇一摇,不会有事的。但是,我那时候不懂……"

  秧歌扭起来的时候,出生仅两个半月的婴儿正在炕上睡觉杨钝忙着炸油糕做年饭。喜气太浓郁了,所有的人都笑的合不拢嘴,杨钝也是一样,她开心得连窑洞门都没想起掩一下,她舍不得把喜气挡在门外。

  近在咫尺的每家3声炮响之后,震坏了婴儿娇嫩的听神经,刘欣失聪了。

  儿子生来灵气,同龄孩子会的他都会,只是不能说话。同院的孩子都不愿和刘欣玩,父母工作忙,孩子只能长年累月地同姥姥一起呆在家中。

  刘欣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杨钝外出开会回家晚了,刘欣画了一幅画给大人们看,画上是一个短发的女人,左手端着一只大碗,右手拿一双筷子,正往一只热气蒸腾的大锅里拨东西。杨钝想了又想,终于明白了,孩子想吃高梁面疙瘩了,很快给儿子做了一碗吃。妈妈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了,刘欣高兴得又蹦又跳,从此,他便靠图画与他人交流。杨钝想,如果儿子学会书画语言,交流起来不是更方便吗?于是夫妇俩一有空就教刘欣画画、写字,先教名词,再教动词、形容词。每教一个字,她常常得为儿子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表情,有时还得画成图画作辅导。但是,除了家里人,谁有耐心整天陪着一个娃娃写字呢?刘欣还是没有玩伴。每天回家看着儿子孤孤单单的小身影,杨钝心如刀绞。

  长到七八岁,看到同龄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小学了,刘欣也闹着要去。学校不肯收,杨钝仗着人熟,求了一家又一家,总算有一个老师答应把刘欣收下旁听。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到了,好多同学穿上白衬衣、戴上红领巾排练节目,刘欣回家也闹着要。杨钝被闹得没办法,专门到商店买了新衣服回家,刘欣高兴极了,"六一"那天一早就起床,穿上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但是,上课时间才过了不到20分钟,他含着一包眼泪回来了。原来,刘欣还不是少先队员,他以为穿上新衣服就能和参加演节目的同学站在一起了。辅导员却一把把他从队伍里拨拉出来。见到妈妈,孩子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母子俩抱头大哭一场。从此,刘欣再没进过一次这所学校。

  为了医好儿子的聋耳,杨钝让身为老中医的父亲给孩子扎过针。针灸的穴位太疼了,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外公长叹一声:"良医治不了自家儿。"从此放弃了给外孙治病的尝试。

  杨纯不甘心,抱着孩子上北京、上海,大医院走了一家又一家,儿子的耳朵依然听不见。

  慈母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钝在杂志上看到了美国海伦o凯勒的事迹,她惊喜莫名:海伦o凯勒又盲又聋,况能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我的儿子好歹还有两只眼睛啊,我也一定能教会他说话!

  后来,邻居又帮她买到一本海伦o凯勒故事的连环画。书中海伦的老师安尼o沙利文教海伦说话过程的简略介绍,就成了她摸索聋儿语言教学最初的参考资料。

  杨钝是个有心人,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别人都嫌年龄小的娃娃麻烦,抢着教高年级班。杨钝却抱着积累教学经验的目的,主动要求到幼儿班当教师从娃娃们进校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周而复始,积累了不少教孩子的经验。

  她知道,孩子说话最好从汉语拼音开始。儿子长期缺乏说话的锻炼,气不足,她就做风车、买气球给儿子吹;为了让儿子尽快的掌握拼音,他又根据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吐气方法绘制了一整套音素图。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开始时,儿子还小,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一再地苦自己,每次都要哄着劝着,才肯学一点。后来儿子年龄大了,明白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学习的热情才涨起来一点。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害羞了,因为聋儿学说话的声调与常人不一样,轻易不肯开口,进展依然很慢。

  在这期间,杨钝夫妇俩借出差的机会,考察过许多聋哑学校。但是这些学校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课本太简单,连正常人的扫盲课本也不如,学成者又有什么出息?二是只教手语,不教说话。杨钝不想让独生子光学手语,"学会了手语,还是只能跟那一个圈子的人交往,我要让他学会谈跟平常人交往的能力。"1985年,杨钝听说河北有一所民办的聋哑康复学校。"去看看吧!"就像溺水的人遇到任何一根稻草都要抓住试一试,她拉上丈夫一同请了假,乘汽车、转火车、睡车站,一路辗转到了河北赵县。校医一检查,认为刘欣已经过了聋哑儿童的最佳康复年龄,学校不肯收这个学生。杨钝急了,夫妇俩硬留下来,给学校扫地、烧水、抄东西、拆阅和回复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到底是当老师的,没过几天,杨钝就看出学校教学的症结所在,她向校长建议,教孩子必须从拼音开始,并拿出了为儿子绘成的音素图。校长早已被杨钝的认真感动了,现在知道了她的教师身份,马上提出聘她做这个学校的教师,让她每月拿最高工资。杨钝不肯要工资,只要求学校收下刘欣做学生。

  杨钝在赵县呆了3年。这3年里,她白天教学生,晚上便教其他老师和儿子学拼音、学说话。这3里,一家人的生活则靠丈夫一人的工资维持。但令人欣喜的是,置身同是聋儿的语言环境中,刘欣语言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治疗左耳也听见了。

  最重要的,杨钝在此期间接触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儿童及家长,看尽了聋儿父母的苦泪,了解了聋儿父母的共同心愿,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聋儿语言康复的教学方法,这些成为她日后办学的主客观基础。

  1988年,杨钝母子回到了陕北老家,此时,丈夫已经放弃县委副书记职务,主动要求调到了可以自由安排业务的地委党史办,以便多腾出一点时间来帮一帮妻儿。杨钝夫妇都做好了准备,要为聋儿做一点事情了。

  园丁情

  杨钝最初的一批学生,全是自己找上门的。

  "刘欣学会说话了!"消息一传开,雷红的奶奶就硬把孙子送到了杨钝家,说了收多少钱都可以。杨钝留下了孩子,她不收钱,还管孩子吃、住。一个、两个、很快,就有了8个学生。家里实在挤不下了,杨钝明白,她必须进一步面对社会,对更多的聋儿负起责任。

  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杨钝借到几间民房,经有关部门批准,挂出了"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牌子,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明确写着:本校对聋儿实行免费教育,就学聋儿除交伙食费、自带被褥等生活用品外,不收学费,不收办公费,不收房租和水电费。

  杨钝说:"我也是聋儿的母亲,我知道家里有个残疾娃的苦,对家长们负担能减一分总好一分。再说,陕北穷,聋儿家庭更穷,免费教育对鼓励和保障聋儿入学多少会有点作用。我只想为社会做点事情,不想通过这件事情赚钱。"

  正常孩子学说话最佳时期是0-3岁,"专家认为,记忆能力、数学能力","4-5岁是记忆能力和数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人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萌芽期",聋哑儿童也是一样,一旦错过这个幼儿大脑语言中枢发育的时机,即使学得语言能力,也同成年外国人学汉语一样,吐字僵硬了。而一般家长确诊孩子失聪,送到学校来,大多已经超过七、八岁,甚至十来岁。为了抢时间,学校实行封闭教育,孩子一旦入学,吃、住全部在学校,逢年过节也不例外。

  聋校的一天总是开始的很早。天刚朦朦亮,孩子们就起床做早操了。早操要持续整整一个小时,除了一般的活动身体,还要弹舌、伸舌、耳穴按摩、吐纳、呼吸、齐声喊数等。杨老师说,聋儿们长期不说话,舌头和声带都僵硬了,吐气量也不足了,早操的内容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发音和听觉器官。平时,她还常让孩子们吹气球,目的也是为了练气。

  学校的教学以训练耳开口说话为主,适当辅助一些手语、指语等。为了更好的收到聋儿语言康复的目的,杨老师在教小孩子的同时,也对有兴趣、有时间的家长进行辅导,这样入学年龄早的孩子就在学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家长的辅导下去正常学校读书。截止目前,学校已先后收训聋哑儿童300余名,培训家长98人,还为省内外10多所聋哑学校培训过师资。在校的学生常年保持在60-80人之间,其中最大的已经十八九岁,最小的仅有3岁,生活还需要家长陪护。大一点的孩子,则靠老师照顾和同学们相互帮助,杨钝希望借此告诉孩子们互助互爱的道理。

  教聋儿说话是件非常费力的事,站在旁边看一会儿,也往往会累得喘不过气来。聋儿听不见声音,全靠口形、气流、声带的颤动等启发他们的发出正确的声音来。有的孩子刚进校时,只会简单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嘴巴张得像模像样,却根本没有声音。学会出声了,但拼音中声母"b","p"的口形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气流的不同,教学时,杨钝便拿出张小纸条坚在嘴巴前面,让孩子从发声时气流对纸条的吹动体会出正确的发音方法;这往往学不管用,便需要贴着孩子的手背,让气流直接冲击孩子的皮肤;有时她干脆蹲下身子,让孩子把手放在教师的喉部感觉声带的颤动。

  汉语特有的四声,更是需要连说带比划。

  课堂上,杨钝叫出一个入学不久、名叫郭清的女孩子,为我们示范了一次这样的过程。她对着郭清,一遍遍的重复"爸爸"这个词,郭清却茫然不知所措。好不容易,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启发下,她发出了声音,但不对。杨老师随手拿起一本书卷成圆筒,对着郭清的耳朵,再重复。小郭清歪头体会着,极其用力喊出了"爸爸"这个声音。"好!"叫好的同时,杨老师又是用手势一遍遍教她把声调放平,放平,并拿起她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部让她感觉声带的颤动,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终于,郭清说对了,杨钝高兴是鼓起掌来,小女孩脸上也绽出甜甜的笑。

  杨钝说,幼儿是在无数次重复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说话的,聋儿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让郭清真正掌握"爸爸"的正确发音,还需要许多次。一般来说,教会"妈妈"这样一个简单的音节,有的需要重复3万次。念错了也不能批评。因为她很理解,聋哑儿童学说话极具抢救性,紧迫性,而聋哑儿又都极为敏感,极易被惹恼,把语训机会浪费掉。好在杨钝出现,只要聋儿心境愉快,则普遍是刚学会发音就开始说"梦话";"说梦话"也是聋儿开始建立长期记忆的重要标志,因此杨钝和她的伙伴们一天24小时,一时也不愿意耽搁。

  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主动学习的要求,又不能用声音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经常要左比右划地哄好久,才能诱导孩子定下神来看一看老师的口形,跟着模仿一下两下。

  杨老师说,其实,也可以不用这么费劲,来校的孩子中多数是药物等后天因素致聋的,多少还保有一点微弱的听力,如果能给他们买一个助听器,学说话就和正常人一样地简单了。但是,这些孩子大多来自陕北农村,最便宜的助听器也得近千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

  然而,让聋儿开口说话并不是杨钝的最终目标。她要使聋哑人回归社会主流,有的要鹤立于社会主流,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于是,她首开全国之先河,在她的聋哑康复学校,抛开聋哑课本,而改上九年义务普教课本,九年后还加上1-3年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求同普通学校的健全学生同步进度。现在九年过去了,个个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成绩。看看他们的作业和作文,谁又是能想到他们原来是聋哑人呢?杨钝已经制定了更长远的计划,要为孩子们办工厂办农场,让他们在职业技术教育结业后有个集中就业之所,使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终身学习,真到完全战胜自己,具备生存能力,从而彻底结束纯消费者的历史,和正常人一样,变成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省力军。

  众人手

  学校没有任何经费来源,经济的窘困一直煎熬着杨钝。

  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了10多名老师。学校没钱发工资,这些老师也全是志愿人员。生活费各人自理,却得日夜住在学校里,除了执教,还得照顾幼龄孩子的生活起居。

  好在,从1996年起,几位家长合伙向学校捐了36亩承包地,学校用来种一些粮食、蔬菜,老师吃饭可以免费了。

  也真亏了这种"不领工资反贴钱"的待遇,凡是肯到聋校执教的老师,个个都抱着做好事的心来的,所以人人都不计名利,尽心尽力地教,真心真意地爱这些孩子们。

  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给了杨钝不少帮助。前任市长得到了一笔奖金,捐给学校3千元钱,杨钝用来做了一批课桌椅。市税务局等几家单位,每年"六一"都捐一批本子,杨钝全部发给孩子们做作业。上课用的粉笔是一家石膏厂的废料,工人们全给杨钝收着,她定期去取一次。

  1992年,原来借下的民房不够住了,榆林城东古庙里的师傅腾出了一个院子,民政局拨钱简单的维修了一下,聋哑学校搬了进去。开始,学校里最先进的设备,就是那个钉书机。给孩子测听,都是土办法,敲脸盆,吹口哨,把纸卷成话筒喊,最常用的就是拍手。199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支援了一套价值20万元的日本语训设备和测听仪器,才使这所战地医院式的学校渗入现代化的气息。2000年市政府又出资85万,将原地区税务学校校舍购买过来,市教育局还为学校购买了一台电脑,市委办给买了四台电脑教学机,使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杨纯办特教的事迹,不但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党和政府也给予很高的荣誉,1991年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和奖励;1993年受到国务院11部委的联合表彰;1995年又被评为陕西省十大女杰之一。2002年榆林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又对她创办的康复学校授予"残疾人之家"的称号。

  杨钝现在想什么?杨钝现在想的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大批大龄聋生就要毕业了,毕业是件好事。可是,杨钝从实践中看到,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慢慢发现自己发音不标准,引来一些嘲笑,便尽量缄口,时间一长,会再次变成一个聋哑人。这是她最耽心的事。她知道,自己的学校不可能留孩子一辈子,他们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可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又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同情和岐视。在她看来,同情也善良的岐视,对残疾人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在心理上还是伤害。所以,她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更加不放心。于是,她又是不得不把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为孩子们再创办一个具有学校特点的集中就业的场所上。她多么希望人们都能伸出温暖的手,接纳这些孩子们。最好的接纳方式,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创造,帮助他们把榆林市第一个聋人集中就业的企业办起来,办红火。

  最近,我们又一次来到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出乎意料地看见这里的孩子完全像正常孩子们一样,健康、活泼、开朗,甚至比一般的孩子更勤奋、懂事、好强。


杨钝给聋儿教缝纫(陕西)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供稿

  刚见面的时候,多少还有点拘谨,仅仅半天之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表露无遗了。他们大大方方地为记者画画、表演节目;主动把影集、作业本找出来送给记者看;在学习和游戏的中途,他们会不时向记者坚一下大拇指,表示对客人的好感;甚至还好奇地向人打听记者的年龄、家庭、子女……

  在采访中途,我们问起其中两个孩子的名字,按照老师的吩咐,这两个孩子把各自的名字用粉笔写在地上。事情结束了,大家都散开了,突然,不知哪一个孩子带了头,一人拿一支粉笔,争先恐后的跑到记者面前,依次在地上写起名字来:"拓晓婷"、"任燕飞"、"苗芹"……就这样,我很快地认识了他们全体。

  "叔叔"这个音,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太难了,老师只能让他们一遍遍地说"阿姨好"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也许是对记者的男同事感到抱歉吧,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瞅空走到这位叔叔身边,扯一扯他的衣角,悄悄在手心里划下"叔叔好"几个字,然后,笑眯眯地走开了。

  这么可爱的孩子,一个成熟的社会当然不会拒绝接纳他们!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北京上东区"的形成标志北京国际化的进程
Elantra:期待美名,期待大奖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曼妙体验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王 菲] 英雄
·[和 弦] 哆啦A梦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白兔强奸了一熟睡的狼。狼怒而追之。白兔将毛染灰假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