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农民不要这样的虚幻“小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11:05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娄国标 “形象工程”又出了新的版本。据9月16日新华社报道,地处粤北山区的英德市是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然而其城郊的高塘农民新村被选中成为英德市的一个试点示范村,要求全村农民一步到位都住进豪华别墅。但是,住进了别墅的村民不但没有过上期盼已久的小康生活,反而因为建别墅而深陷债务的泥潭,有的村民的孩子甚至因此辍学。 高塘新村虚幻“小康”的问题或许只是一个英德市的一个个案,但在全国范围内决不会是一个孤本。前不久,媒体就报道了一例:安徽阜南县是“八七”扶贫攻坚中确定的安徽省17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一些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市、县两级领导“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号令下,各级干部举债建别墅洋房然后卖给村民,竟出了两个“小康村”。这些“小康村”的后果是,除了债务和耻辱,不仅没有给当地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使群众更加贫穷,干群关系更加紧张。 小康生活,是人人所期盼的,住进别墅,是人人所羡慕的。尤其是对于现在生活还不富足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能过上住别墅的小康生活确实是极有诱惑力,极具影响力的。然而,小康生活不是吹出来的,不是靠把房子建得漂漂亮亮的就可以认定的,农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诸如此类举债建别墅的“小康”,是虚幻的,也是害人的。 同“逼农致富”一样,“逼农小康”暴露出的也是政府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政绩思想。不切实际地实施小康“大跃进”,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所谓“政绩”“添砖加瓦”。这种急功近利,给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难,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伤害。此类的“形象工程”,不仅于政府的形象无益,而且还给政府形象抹了黑。 “脸面工程”的泛滥,为“形式主义”的生根发芽提供了温床。这些“脸面工程”,能够骗得了一时,哄得了一事,蒙蔽得了一些人,却永远无法逃脱群众雪亮的眼睛难以经受现实的检验。这样“作秀”的恶果,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贴的是干部脸上的金,失掉的是人民群众的心。 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目标,但如何将这一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应该是人们考虑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漂亮的住房,更应是舒心富足的小康生活。从农民的内心来讲,他们绝不需要像高塘村这样的虚幻“小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