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加快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4日10:13 新浪科技 | |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2002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开幕了。借此机会,我代表主管航空航天产业的中国政府部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就新形势下加快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问题做一个发言,与来自国内外航空航天界的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和切磋。 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式创建于本世纪50年代初。至今,中国已先后研制生产了8大系列30多种机型的1400多架货运飞机、旅客机和通用飞机,初步具备了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等研制能力。近年来,航空产品研制生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自主研制70座级喷气支线飞机项目、中国和巴西合资组装生产35-50座喷气支线飞机项目现已全面启动;运八中型民用货机不断改型,大大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新舟60支线飞机继续完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适合西部地区使用的运十二E高原型轻型多用途飞机也已研制成功。民用直升机方面,中国、法国、新加坡三国合作研制的EC120直升机,中国自行研制的直十一和直九A民用直升机都已先后进入市场。中国航空工业按照"十五"规划要求,重点研制喷气支线飞机,继续对现有机型进行市场适应性改进改型,加强民用飞机关键技术研究,扩大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中国航天作为世界航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科学实验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研制与应用以及载人飞船试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已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进行了67次发射,从1996年10月至今,已连续25次发射成功。截止到目前,中国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发射了自行研制的50颗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自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三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国在未来几年要加快研制寿命为15年、功率为8千至1万瓦的大型通信卫星共用平台;要开发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目前,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研制已取得阶段性战果;要建成连续稳定运行的气象、资源、海洋三个卫星系列和一个环境与灾害监测星座。中国政府在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全面发展,建立天地一体化的卫星综合应用体系。我们目前正向这一目标迈进。 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当今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将深入研究和制定实施有关航空航天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航空航天产业和技术政策,促进航空航天产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同时做好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项目商业成功,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型号开发和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鼓励机制创新,鼓励投资多元化。 中国航空工业近期发展目标是:以支线飞机为重点,按国际标准和市场运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研制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研究,突破支线飞机、发动机以及部分机载设备研制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动民机转包生产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并对现有运输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进行市场适应性改进、改型和产业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主要发展思路是: 1、加强自主创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将结合中国国情,继续有选择地发展民机技术和民机型号,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民用飞机技术体系,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并逐步实现民用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协调发展。 2、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联合开发和联合生产,扩大产品技术出口,开阔发展空间。 3、完善投融资政策。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航空工业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对航空产品开发的投资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组建中国的民机租赁公司;支持企业对转包生产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4、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在民机研制生产中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鼓励新上项目采取股份制方式运作。精化民机科研队伍,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重视管理和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民机事业。 5、促进空域管理科学化。积极培育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市场,促进低空空域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 6、加大市场开放。加强行业管理,鼓励地方企业、私人企业和国外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国内航空工业企业联合发展中国的民机制造业。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方针,使航天事业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国情国力,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提高航天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尤其注重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天地结合、协调发展。 中国航天产业近期发展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 主要发展思路是: 1、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各个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实现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继续保持中国航天的发展势头。 3、加速航天科技队伍建设,构筑航天人才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培育航天人才,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航天科技队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针对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三、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与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并且主张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而务实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航空航天交流与合作。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贸易政策透明度得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也将得到大大加强。同时,按照非歧视性原则,中国也将享受WTO成员国的各种权利。这些都有利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地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将适应加入WTO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航空航天工业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中国航空航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参与国际分工,开展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民用航空领域,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国内单位开展单项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鼓励国外合作伙伴参加新支线飞机项目的开发;鼓励国外企业在飞机、发动机部件、机载设备以及小型飞机、直升机和发动机等领域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同国内企业进行联合开发或合作生产。中国政府鼓励民用飞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并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签定双边适航协议,促进国产民机进入国际市场。 在民用航天领域,中国政府支持在联合国系统内开展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航天行业管理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鼓励航天企业在遵守国家外交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和我国已签署的国际条约、公约的前提下,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和服务出口。支持中国航天企业在平等、公平、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展望未来,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共同推进世界民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不断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孙来燕 2002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