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首席工人制”凸显技工群体窘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8日17:1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张文凌 技工状元没职称 在刚刚结束的“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39岁的周国庆和29岁的赖伯康分获铣工状元和车工状元。可令人吃惊的是,这两位工龄分别为23年和12年的状元,竟从未有过任 “此次大赛的前10名选手中,有技术职称的,只有两名;另外8名都没有技术等级。”云南省总工会技协办公室主任、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尚建明非常担忧地说,“对工人技术职称评定的漠视,可能造成优秀技工的断代。如果这样,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云南省总工会的调查显示,该省从1988年评聘技术等级以来,160万国有企业产业工人中,迄今为止,拥有技师职称以上的,不足两万人。其中,高级技师仅67人,且大部分已退休或接近退休。 这次参加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的,共有20万工人,451人进入车工、钳工、电焊工、铣工、汽车修理工5个工种的决赛。在这451人中,高级技师仅1人,技师24人,助理技师21人,高级工101人,中级工162人,初级工21人,而没有技术等级的102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参赛选手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不高—— 在451名选手中,理论考试仅47人及格;实作考试仅27人及格。在实作操作中,许多选手的水平还停留在旧有的经验模式下,很少靠技术分析。比如,汽车修理选手不会使用先进的工量具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全凭肉眼、经验盲目动手;机械专业组的一些选手,不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以至几十米外就能听到机床刺耳的尖叫声。“参赛选手的成绩实在出乎意料。层层选拔出来的技术尖子尚且如此,技工的普遍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尚建明说。 企业为何不愿技工评职称 尚建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制约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真正原因,不是科技成果的缺乏,而是很多科技成果没能及时转化到生产环节中去。一些企业在重视尖端技术的同时,忽略了技能也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对优秀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与技术水平越来越低的技工队伍之间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在一些实行年薪制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可达几十万元,而一线技术工人的年薪只有1万多元。即使这样,强大的就业压力下,保住工作是工人们的首选问题——拼命完成本职工作外,已没有精力去考虑提高技术水平。 一些企业长期不重视工人技术职称的评定,哪怕工人自愿并自费参加培训或职称评定,也常常请不到假。而有些企业,事实上根本不愿意为职工进行职称评定。因为有了职称后,工人就会知道自己的价值,向企业提出经济要求。而在一些经营者、管理者看来,这种事情难以容忍。这一现象,此次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就有所暴露——虽然职工非常乐意参加比赛,但企业不支持,一些进入决赛的职工,又不得不回去上班。 云南省总工会技协办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一笔税前扣除的教育经费,是国家专门留给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可现实是,由于企业的无序运作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这笔资金往往变成了干部出国考察或企业高层拿文凭的经费,而工人能享受到的教育经费微乎其微。 猎头公司盯上技工大赛 “但是,从这次云南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技术比赛中可以看出,职工们对大赛有极高的热情和关注。他们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尚建明说。 据悉,早在大赛前,许多职工就打电话咨询详情。在参赛的20万人中,有来自国有、民营企业的在职技术工人,也有下岗失业人员;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9岁。许多工人把比赛当做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一些在企业里数一数二的技术工人在大赛中还沮丧地发现,与其他技术工人相比,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据悉,对此次大赛中不同层次的获奖选手,云南省将给予他们期待已久的待遇—— 获车、钳、焊、铣4个工种决赛前4名的选手,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决赛第一名的选手,授予“状元”称号,并授予技师职业资格证,并优先推选为省劳动模范;获决赛第二名至第十名的选手,授予“技术能手”的称号,并可优先申报技师职业资格证;获第十一至第二十名的选手,由相关单位联合发给获奖证书,颁发高级职业(高级工)资格证;获地区选拔赛的前10名选手,由当地劳动部门颁发中级职业(中级工)资格证书;省级企业选拔赛前10名的选手,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此次大赛也引起了一家人才猎头公司的高度关注。在大赛前,该公司就前来洽谈,希望获得不同层次获奖选手的名单和电话。 目前,由于高级技术工人的奇缺,沿海一带的企业纷纷到全国各地寻找人才。云南省技校学生就业率高达100%。以省机械技工学校为例,由于没有要到200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一些企业今年急忙抢定2004年的毕业生,仅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就定了10个。 1986年至1992年间,云南省曾举办过3届“山茶花”杯机械工人技能大赛。其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近年来已从原单位流出不少。 今年年初,云南沾益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推出“首席工人”制,10名“首席工人”中,4人获“学术(学科)带头人”称号,6人获“技术工种带头人”称号,任职时间均为1年,其年薪分别为4.2万元和3万元,而一般工人的年薪仅为1万元左右。 此项制度在沾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该企业的一位职工说:“它使我看到了希望,日子有了奔头。” 对于这项体制管理的革新,云南省总工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事实上,此次技能大赛也是对“首席工人制”的一种延伸。 但是,仅靠一项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技术工人的现状。尚建明说,目前,在云南省举办的各种培训班里,几乎没有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同时,政策层面上,一些现有技术工人待遇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据悉,云南省总工会正在调研,以尽快出台政策,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缩小技术工人同其他行业的差距。 “这是工会从根本上维护职工权益的最好方式。”尚建明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