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勿以功利态度看“班花”“班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5日15:41 光明日报 | |
作者:朱四倍 据报道,杭州市和睦小学选举“班花”“班树”的新闻,称此举引起了人们极大的争议,争论的内容包括: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当校花?当校花的孩子是否优秀?小学“选美”之举到底是否可取? 从争论的内容和各界人士的反应来看,笔者以为不少人陷入了以功利态度来看待“班花”“班树”的泥潭,由此产了了片面的认识。就像朱光潜先生举过的松树的例子那样,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可以从认识的、功利的、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等多种态度。通常情况下,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美感,也从三个角度去认识,即认识态度、功利态度和审美态度。认识态度也就是想知道这是什么,功利态度就是想知道这有什么用,审美态度就是想知道这个东西的形象罢了。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该校的“班花”“班树”当选的五花八门原因:乖孩子、仪表大方、字写得漂亮、溜冰溜得棒、办事认真负责,是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等。大部分当选的原因都是心灵美或拥有一技之长。反过来,我们看一下,部分人士的反对意见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怕伤害孩子,怕影响自己孩子的成长等。但是,把孩子当选的原因和反对的原因作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原因更自然一些,更符合美的本质,而反对者的意见过多地掺杂了功利因素在内。这就告诉我们,个体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观察事物,事物的那种属性就会向人呈现出来,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认为,事物的那一种属性向人呈现,是与人用那一种态度去看密不可分的。在这个意义上,事物形象性的呈现,离不开人的审美态度,也就是说,事物不以知识性的一面,不以实用性的一面,不以其他方面呈现出来,完全在于人的审美态度。正是由于大人和孩子审美态度的不同,造成了对“班花”“班树”评价的差异。 我们可以听听孩子们对当选者的评价,或许就能发现大人的功利之处:“我觉得她虽然不漂亮,但心灵很美,很乐于助人!”“我觉得他很开朗,经常给我们讲笑话,逗我们开心,是我们的开心果!”“我觉得他对人很好,下课了会陪我一起玩耍。”看着这些单纯的原因和真诚的投票,反对者的意见我们应该怎样考虑呢?大人有大人判断事物美好的标准,孩子们也有自己判断事物美好的标准,二者可能有冲突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恐怕是融合,作为掌握话语权的大人,应该做的是不应该漠视孩子选择美的标准。 当然,我们也发现,拉选票(男生拉男生,女生拉女生),当选不当选无所谓,揪别人罚站的学生干部没有人投票等不好的现象,但这些恐怕只要科学引导,完全可以解决的。因为孩子们的出发点很简单:谁对我好我选谁。这些天真的东西,可能是培养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良好萌芽阶段,需要珍视。 事实上,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具体的现实条件下,不是都能实现的。而对学生来说,在校时间的增加,能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对自己的观念、角色和生活方式加以认同和验证,接受新鲜事物、富有朝气,喜欢直率表达自己的见解,没有成人文化的严肃、事故和矫饰,常常表现出情感的彻底性和行动的纯粹性,成为个人发展特长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拿“班树”“班花”来说,对当选者是一种鼓励,对落选者也很难说是一种打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真诚的投票选出来的,是单纯的。鼓励是应有的态度,我们需要细心呵护这种单纯的“班花”“班树”的评选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