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天津抢到篮板球(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23:44 天津青年报 | |
天津女子篮球黑白队与青白队比赛情景 NBA篮球赛随着姚明的加入吸引了更多国人的目光,但天津人更应该了解,正是在1895年的一天,美国人来会理将篮球游戏带到了天津,从此开创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先河。 作为近代体育项目的篮球运动,来会理究竟何年何月何日到天津?天津最早出现的篮球活动又是哪一天、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天津体院篮球教研室原副主任刘玉教授。刘教授告诉记者,1895年9月11日,来会理受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委员会北美协会派 天津首演“篮球秀” “中国的第一场篮球赛也是在天津举行的。”刘教授介绍说,比赛前,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曾用英文发布了三次布告,而报道第1次篮球赛的消息是在1896年1月11日《天津公报》上发表的,这也是第一个报道篮球赛消息的新闻媒介。第一次消息内容是:“一场篮球赛将在今天下午举行,所有对篮球运动有兴趣的青年4点被邀请参加比赛。”但这场比赛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好延期了,这可由第2天(1月12日《天津公报》所证实。那一天的消息内容是:“如果天气允许的话,一场篮球比赛将在今天下午4点举行,请来参加。” 不知是否要吊起国人的胃口,这场延期的比赛最终还是没能进行,因为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报道消息。到了1896年4月4日,报纸上才发布了第3次消息,报上又写道:“上星期六举行了一场令人欢欣鼓舞的篮球赛,今天下午4点还有一场比赛,请届时光临。”。据查万年历,4月4日前的周六恰是3月28日,那就是说中国篮球史上的第1场篮球比赛地点也是在天津。当时的场面可想而知,比赛肯定在户外举行,条件简陋,只是每周六下午4点一次。从当时一位外籍人士的信中可以发现,当年的篮球运动在天津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她这样写道:“男孩子们把松松的长袍用带子捆在腰间,春天他们可以把长袍脱掉,他们还是把辫子卷在头上。不久,在其他学校也举行了篮球赛。” 最初实行9人制 篮球引入中国后,最初的篮球爱好者并没有将规则当成一回事,纯粹是十个大汉争抢一个球。刘玉教授介绍说,最初的篮球运动就和打架差不多,拉人、抱人、撞人什么都有,进攻时大家蜂拥而上,防守时乱成一团,美名曰:“羊群战术”。 后来,篮球有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即:必须用手传递,不能抱球跑;不得拉、抱、撞击对方球员,比赛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程度提高。1896年的天津,男子篮球有了与世界篮球接轨的制度———二区制。刘玉教授说,最初的篮球是每方9个人,分为3个区,每区各有3名队员,不能串区,此为三区制。后来,每方要求有5名队员上场,就采用了二区制,后场有两个后卫,前场有两名前锋,一个中锋既可以参与进攻又可以协助防守。又过了几年,所有的队员才从两区中解放出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篮球比赛。那时,篮球的技战术比较简单,以联防为主,直到1932年,天津新书学院英文教师刁培树将美国篮球“人盯人”战术引进天津的篮球运动队,才使天津的篮球水平又一次得到飞跃。 和男队比起来,女子篮球的普及要晚许多。起初,天津女子篮球比赛双方有六名队员上场,场地划分为两个区,三个前锋和三个后卫在各自的半区活动,不准越界。直到1929年,天津女子篮球才取消了划区的限制,比赛人数也确定为双方各5人。并且,女运动员也可以脱掉长裤长褂,换上了背心短裤作为运动服出现在场上。 40银元一个球 篮球运动尽管在1895年就传入了天津,但这项运动的器械直到1921年天津才有了自己制造的国货。当年,一个进口篮球竟然卖到40元(银元)一个,南开中学的音乐教师孙润生感到进口货利润的丰厚,如果自己制造,既能够使进口货降低价格,自己又有利可图,一举两得。于是,他一面教音乐,一面研究制球技术,买来各种新球、旧球、破球,拆线解剖,琢磨针眼和缝皮技术。 1921年,已在南开学校做了9年教员的孙润生辞去了这个职务,拿出自己的几百元积蓄,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一个工厂,实际是一个手工作坊,专门缝制篮球。他开办这个作坊也得到张伯苓校长的支持,据说当时他离开南开学校时,张伯苓校长曾多付给他几个月的薪金。创业初期,孙润生做出的篮球,质量并不好,但依靠售价低廉,依然在普通学生中受到欢迎。开始的时候,小作坊里外只有孙润生一个人,采购、制球、推销都由他自己承担,没有钻研篮球质量的时间。半年之后,他招来了两个徒弟,把缝球技术教给他们,自己腾出手,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篮球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工夫,孙润生制作的篮球在国内有了名气。孙润生制作的高档篮球有全运号标准篮球与B2标准篮球两种,适用于名球队,运动会,每只售价10元。通用标准篮球4种,其中B6篮球,因球革油性稍大,颜色略浓,适于南方潮湿地区使用。还有专门供应乡间中小学及女子使用的经济篮球,每只售价最低3.5元,最高7元。 南开十虎震津门 提起过去天津篮球的著名球星,很多人都知道南开“五虎”,但过去的“南开五虎”可是两代人,一共有10位,篮球界称之为新老“五虎”,新“五虎”后来居上,曾威震华夏篮坛,名扬海内外。 20年代,篮球运动风靡津沽大地。在校长张伯苓“三育并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篮球活动更像磁石似地吸引着师生员工,仅南开中学就有12个篮球场。南开大学、中学联合选拔优秀选手组建了大学、青年、少年3个校级篮球队。此外,年级有年级队、班有班队,毕业的校友自动联合成立球队,教工有教工代表队和自由组建的队,各种形式的比赛,常年不断。到1924年,南开篮球队异军突起,进而取代了天津官立中学的优势。由南大的祝瀛洲、刘洪恩、潘景武(队长)、周希和南中的李世珍、凌国彦、张增贤、张颖初等组成的南开代表队战胜实力较强的新学书院队、北洋大学队等,取得天津市篮球赛的冠军。接着,以南开队为主,又选调北洋大学的前锋黄玉桐和北京清华大学的中锋冯灿洲组成华北区篮球代表队,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在领队张伯苓、指导董守义的指挥下,取得冠军。 这时的南开队,在技术和战术上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采取五攻五守的战术,以近投为主,中投为辅,短传快攻互相配合,左前锋张增贤左手在篮下左侧勾手投篮,右前锋刘洪恩跳起补篮,后卫凌国彦拦截运球快转,均有专长。上场的5人,形成“三高”(中锋李世珍、右锋刘洪恩、右卫徐金贤)、“二小”(左锋张增贤、左卫凌国彦),体力充沛,配合默契,深受观众好评,被誉为南开“五虎”将,这是第一批“虎将”,即后来人们所说老“五虎”将,是董守义先生亲手培育的。后来出现的新“五虎”则为王锡良、魏蓬云、李国琛、刘建常,唐宝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