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成兆才使评剧登上大雅之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23:55 天津青年报 | |
侯杰 天津曾是造就戏剧演员生命辉煌的大舞台。“戏圣”成兆才———曾因《杨三姐告状》而名噪一时堪称评剧创始人,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评剧剧本,而天津在他的戏曲生涯中则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可以说天津就是助他梦想成真的地方。 早在1894年,成兆才尚未成名便来到天津闯江湖,在南市“三不管”、老龙头,侯家后一带“撂地”、“跑棚”卖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小花脸、彩旦、老生各种角色皆能唱会打。但成兆才志不在此。1901年,他再次来到天津,除了表演《莲花落》外还增加了一些积极、活泼的“拆出”戏,如《小借年》等。可是发展并不顺利,未能打开局面。这主要是因为《莲花落》在表演时“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于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因此遭到“有伤风化、永干力禁”的封杀,成兆才等《莲花落》艺人被驱出天津。当成兆才1908年第三次来天津时,又适逢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清政府禁止“响乐”,也无法大张旗鼓地演出。可是,成兆才并不轻言放弃。从1909年起,成兆才与《莲花落》艺人立志改革,在对音乐、表演、剧本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更编排了大量针砭时弊的剧目。 从1912年开始,他组织了庆春平腔班,带着《莲花落》改革的成就———“平腔梆子戏”,多次进津,由演员月明珠、张德信、金开芳等30多人在河东晏乐、东天仙和马鬼子楼茶园表演了《巧换婚》、《父子巧婚缘》、《斩窦娥》等20多个剧目。在津期间,他还根据时事编写了《沉香床败子回头》等新剧,以适应观众需要。 俗话说:“学在北京,红在天津。”似乎演员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接受,才可以在近代戏剧舞台上站稳脚跟。当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面前的时候,成兆才的作品终于征服了观众。从唱腔到内容颇合天津市民的欣赏口味,再加上演员们精湛的演出和剧本的革新,赢得了天津观众的喜爱。“平腔梆子戏”终于在天津这个华洋杂处的近代大都市占有了一席之地,庆春平腔班的演出,扭转了天津观众对落子的偏见,一些原本鄙视《莲花落》的富贾豪绅也多来捧场,从此评剧因成兆才而名声鹊起。到上世纪30年代,天津的评剧班社发展到不下几十个,渐入鼎盛期。就连侯家后、南市、河北大街一带的坤书馆也纷纷聘请评剧艺人进馆教唱,使评剧更加普及。评剧于是向各地发展开去,最终成为全国的第二大剧种。天津是评剧从地摊演唱走向舞台,从冀东乡村的《莲花落》走向全中国的起点。而成兆才功勋卓著,使评剧终于登上大雅之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