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4:51 光明日报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 周建平,1957年生,湖南望城人,1977年大学毕业,先后获大连理工学院硕士和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学美国,1995年回国。曾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室主任。现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 记者: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的时候,您在干什么? 周:我那时候在国防科技大学当老师,是航天技术系的总师,工程开始论证时,我是工程总体组成员。后来我去美国留学,也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尤其在航天界更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大系统工程,我做的好多科研也都是载人航天的项目。 记者: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以后,您接任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这跟您以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周:我当发射场总设计师也有历史原因,1992年工程总体技术报告都是我们一起写的,1999年,我又到工程总体技术室工作,所以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是很熟悉。发射场总设计师事无巨细,要求面面俱到,这跟我以前有所不同,以前在总体室,管的面很宽,但在细节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我当发射场总设计师之后,刚开始有些东西还不是很熟悉,但科学是相同的,前几次发射我也都来过发射场,渐渐的通过学习和交流,对整个发射场具体的技术、细节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记者:您从大学到机关,现在又到发射场,这几者之间的工作有较大的差别,您觉得主要的难点在哪里? 周:以前的工作技术性很强,但发射场工作不光是要有技术,而且这里面有很大的责任。对我本人来讲,工作性质上变化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责任方面。作为发射场总设计师,对产品在发射场的各种状态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把关,能不能放行?比如说神舟四号飞船面临低温发射,到底行不行?我作为发射场质量控制组组长,必须要表态,行不行都要有依据,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国还没有这么低温发射的先例。 记者:低温发射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周:当时可以说也容不得你想其他的事情,我当时抛开其他一切念头,就想这一件事情行不行,到底存不存在潜在的隐患?存在问题怎么办?能不能解决?我们的保温措施有没有效果?产品受不受得了?那么冷的天气,我们的发射塔架能不能打开?发射前摆杆会不会有问题?等等。因为塔架打开,包括摆杆控制,用的都是液压系统,低温操作都是很危险的。我当时找其他系统几个总师商量,我自己算了好久,必须把这些事情搞得很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记者:事实也证明我们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有效。 周:对。我们把担心的问题都采取了保护措施,有的也是迫不得已,比如我们用棉被包裹火箭,这在我们过去的航天发射、甚至是世界航天发射历史上都没有过的。当时的情况也很紧急,没有别的办法,保温措施必须要及时,否则会给产品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致命的隐患。 记者:发射场工作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俄罗斯他们的技术都很成熟了,却在发射前留下了隐患,以至于酿成了严重后果,尤其是巴西发射场爆炸。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现在各系统也都趋于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保证发射的绝对成功? 周:我们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国际航天连续出现重大事故,而我们在前期任务准备期间又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这些都是很不利的因素。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更加细致地做好我们的每一步工作。“非典”期间各单位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准备工作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发射场工作也更加艰巨,要载人,工作的标准比以前更高。针对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都不行,前期发射场检修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都解决得很干净,评审也请了专家来,很严格。另外,我们自己也成立了专家组,对各单位系统设备进行了严格评审,不但要听他们汇报,而且要加强控制力度!比如说软件,尽管前几次发射都已经用了,我们还是要组织测试,每条语句都要检测,尤其是危机到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产品安全的薄弱环节,我们都要一条一条地去解决。这都是因为我们载人的工作标准更高。虽然以前也是按照载人的标准来做,但真正面临载人的时候,还是不一样。 记者:会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周:压力当然是有的。这么大的事情,中央很重视,全世界、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我们必须把它做得非常好。产品进场了,我们这些抓质量的,责任就特别大,怎么把握产品的质量,怎么把握放行的尺度,都是很难的。我们说的保证绝对成功,并不是保证绝对不出问题,但是出了问题以后必须解决好,确保上天以后工作正常。 记者:发射场是所有产品的集中点,怎么正确地处理产品在发射场出现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很多因素。 周:在发射场不像在实验室,出了问题要及时、准确地验证出来,否则问题停在那里,会影响整个试验进度,也不行。我们的标准很严格,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归零标准来。但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比如有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彻底解决,但是不影响飞行试验。这个结论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影响飞行试验的结论你怎么去判断?怎么定这个标准?都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说压力大、影响大、责任大。但我们不能被压力给击垮了,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我们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好的,保证问题的处理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所有的规定的,我们就能够保证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