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同庆“神舟”飞天(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03:12 燕赵都市报 | |||||||||||
伴随着太空飞人杨利伟重新回到地球的脚步声,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也正式宣告成功。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向人们展示的,是中国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向世界传达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民族迸发出的活力和不可遏制的升腾发展之势。燕赵儿女深感骄傲和自豪,燕赵大地顿成欢乐的海洋。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尽情宣泻着自己兴奋的心情。 “我们的太空飞人回来了!”在石家庄开往秦皇岛的T522次列车上,旅客们兴奋地议论着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周晓喻、郭昭摄 驻定州武警某部官兵以多种形式祝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危平摄 安国市科崴种子公司总经理李小月激动地给朋友介绍“太空种子”的优势。该公司的20多种农作物和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过“神舟”一号、三号、四号飞船遨游太空。 张艳红、赵永辉摄 我助飞船上九天 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当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面时,守候在电视前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激动的振臂高呼:“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深知,在托起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天梦背后的无数无名英雄中,就有他们身边的亲人和战友,现在成功了,他们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 爱人测量“神五”飞船去了 五十四所党委组宣部部长张秉衡的爱人刘云飞是负责测控系统的总设计师。她9月20日就离开五十四所参加火箭发射工作去了,现在还在位于澳大利亚海域、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简称远四)上。 张部长说,爱人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面出差,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工作也比较忙,所以他们俩都是个人管个人,孩子自己管自己。自从1994年爱人担任USB(同意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后,她和课题组其他同志就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攻关工作中,1998年10月,她的老父亲检查出患了晚期肺癌,但当时正处于科研攻关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匆忙回家看了父亲一眼,就含泪匆匆而回。刘云飞此次出海远行的使命是对“神舟”五号进行跟踪测量控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神舟”五号的发射、回收万无一失。在茫茫大海上,船上的惟一的通讯设备是卫星通信,在进入实战状态后根本不允许打私人电话。爱人离开快一个月了,他们仅通过几次电话,简单的了解一下生活工作状况,有几天印度洋的海况很不好,在远四上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晕船晕得厉害,只能在船上躺着。在远四上执行任务,身体素质是关键,在船剧烈晃动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航测的准确。张部长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爱人的身体。而且,船上的生活非常艰苦,蔬菜淡水供应不足。但是科技人员加班加点、非常敬业,而且大家情绪都很好。现在,张部长最想对爱人说:“祝贺你,‘神舟’五号的安全发射和胜利返回有你的辛苦在里面。虽然说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但你是直接的,你当之无愧。” 发射时,心中忐忑不安 “神舟”五号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天线,在五十四所我们见到了“神舟”五号所装备的两套天线的总设计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的首席专家杨可忠总设计师,杨总一身朴素的打扮,十分健谈。他介绍说,五十四所设计的这两套天线主要用于数据、图像信息的传输,将地面信息传到运行中的卫星上,再通过卫星这一中介,将信息传到北京航天中心中央部,这样虽然卫星与指挥中心相隔万里,也能将信息准确传送。飞行员在天上的活动,就是通过这些天线传输到地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两套天线,保证了信息传输的进行,是高智能的通讯天线,我国的天线伺服系统、天线跟踪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天线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与921工程同步,已经成功的承载了前几次卫星的发射。杨总说,发射当天,他凌晨5点就起来看电视,虽然经历了多次发射,但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万一我这部分出了问题,那就是犯罪啊!现在,‘神舟’五号回来了,我才安心。”杨总感慨的说:“在我国人均产值九百美元的情况下,能做这样的事很伟大。我们同志们野外作业是很艰苦的。我们这两套天线的研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技术,完全是自力更生、自主开发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国防力量的增强,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同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可丢!” 五十四所参加“神州五号”研制工作的科?腥嗽苯庸饷髀沸⊙а咨系南驶āV=ㄎ馈⑷窝Ч馍? 本报记者 任学光 实习生 李娜 报纸与读者一起激动 本报讯(记者郭晓峰、徐东洲)“今天的报纸卖得特别快……”10月16日中午,记者在大街上采访时,这是众多报摊摊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省会中山路上,一位报摊摊主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他的心情格外激动,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报纸卖得好,————每当他将一份份载有“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时,他都感到这是在同读者一起分享这份自豪…… 同样是在中山路,一位读者手捧着一份《燕赵都市报》告诉记者,今天中午一出门便从《燕赵都市报》上得知了“神舟”五号胜利返回的消息,他兴奋地指着本报头版宇航员杨利伟返航的照片说:“杨利伟终于回来了,他是好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10月15日夜里至10月16日清晨,本报夜班编辑整夜未眠,时刻关注着“神舟”五号在太空中的倩影,16日清晨6时许,当“神舟”五号胜利归来之后,本报编辑部在击掌相庆之余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组稿、排版、付印……虽然16日这天本报较以往的上市时间晚了数个小时,但当读者打开一份喷着油墨清香的《燕赵都市报》时,一本记载着“神舟”五号胜利征程的实录已经呈现在眼前,从“神舟”五号起飞至着陆的时时刻刻,到人类百年航天的漫漫征程…… 我为落地直播作保障 本报讯(通讯员张静 记者郑建卫)“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了!10月16日清晨,当全国人民通过中央电视台目睹杨利伟从飞船舱中走出的感人场面时,河北省通信公司派出的应急通信队伍正与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队伍一起,工作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为此次直播提供着优质的通信保障。 10月12日下午,河北通信应急通信队伍便及时赶到了北京,与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队伍汇合,于10月13日赶到呼和浩特市,做好了直播前的各项准备。为了保证直播任务的圆满完成,河北通信的应急通信指挥车和通信保障设备于16日凌晨3时便赶到了“神舟”五号着陆地点随时待命。通信指挥车一直随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回奔波,在直播过程中承担了通信指挥、调度的重要职能。 飞船上有妈妈造的零件 本报讯(记者郑建卫)16日上午,石家庄市的一个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经过石家庄市无线电二厂,发现妈妈工作的这个厂的厂门上挂着一个条幅,“庆祝‘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孩子不解地问:“妈妈,别的工厂门口都没有条幅,为什么你们厂有呢?你们能和‘神舟’五号有什么联系呢?”妈妈说:“‘神舟’五号上有妈妈制造的零件!” 石家庄市无线电二厂的宋桂芬在给记者讲述这件事时仍然十分激动,她说:“看到‘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航天员走出舱门,我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扬眉吐气。我们生产的元器件把飞船送上了天啊。” 石家庄市无线电二厂建于1966年,这个不起眼的工厂是整个华北地区惟一一家为航天系统配套的地方厂家。该厂自“两弹一星”开始,一直为航天航空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 大学生庆祝飞天成功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在网上收看“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新闻。本报记者 赵永辉 摄 本报讯(记者许静 通讯员潘立勇)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吸引了省会大学生关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贴帖子……甚至破戒喝几瓶啤酒,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喜事庆祝。 16日,凌晨5时30分,河北科技大学中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500多名科大学子早早围坐在大投影前等待那一时刻。6时34分,当电视屏幕下方发出“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的信息时,大厅里欢呼声持续了3分多钟。 16日中午刚过12时,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北院食堂,记者连招呼三声才将一位男同学的目光从电视上拉回来,刘同学今年大一,他告诉记者,15日中午,从收音机听到“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后,他们宿舍同学一起到食堂庆祝,还破天荒地点了两瓶啤酒。今天,大家又早早来到食堂看电视。一边和记者说话刘同学还不时把眼光投向电视,记者注意到,他手里端着的一份炒饼早没有一点热乎气了。 16日下午1时,河北医科大学校园,记者注意到,边走边聊的5拨儿同学话题都没离开“飞船”俩字。还有两位男生边走边争论杨利伟出名了以后会干什么。 16日下午2时30分,记者登陆河北大学BBS,看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技术”等字眼成了诸多帖子的关键字。 16日晚,庆祝科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三年的联欢会将特意被安排在这天举行,以庆祝“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怀抱。 我与杨利伟是同学——本报记者李闻春回忆同窗时光 伴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杨立伟————这个走向太空的中国第一飞人很快为世人所尊崇。然而,令记者更感到震惊和自豪的是,这位勇于“过关斩将”的航天英雄竟是自己的高中同学。 10月16日中午,当杨利伟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同出现在电视屏幕时,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播音员报出他的籍贯和高中所就读的学校时方才相信这是真的。 我和杨利伟是绥中二高中的同届学生,上高中时我们还都是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杨利伟当时在三班,我在五班,沟通大多以学习为桥梁,每每交谈的话题多以学习为主。只记得身高只有166米的杨利伟物理成绩很不错。 1983年,杨利伟以一流的身体素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并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直到进入航天飞行大队。 说到他的成功,记者的许多高中同学在惊羡的同时无不充满了自豪。连日来,同学们纷纷互打电话,互相传递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事实上,老师眼睛里的杨利伟更是少怀大志的人。 记者于昨日拨通了母校————辽宁省绥中二高中的电话,找到了教我们物理课的骆志光老师,骆老师在兴奋之余不无冷静地告诉记者,杨利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本身的天赋外,勤奋和敬业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必然。 记者高中时的班主任、现任二高中教导主任的刘中恒老师在电话中向记者报喜道,目前整个二高中已经沸腾了,全校师生都为杨立伟感到自豪。绥中二高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把每个年级的二班命名为“杨利伟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