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利伟的家乡辽宁绥中--亲朋揭“老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04:09 时代商报 | |
在杨利伟的家乡辽宁绥中———“太空人”落地亲朋揭“老底” 10月15日的夜晚,中国第一个太空人杨利伟的家乡绥中彻夜灯火辉煌,所有的绥中人都沉浸在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中。10月16日早6时23分,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完成了60余万公里的行程时,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弟媳:含着泪收看直播 在这个世界瞩目的历史时刻,绥中的亲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1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杨利伟弟弟的家。几乎一夜没有合眼的弟媳贾迎雪身穿红色的上衣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她8岁的儿子也听话地坐在母亲身边,不时问:“大爷什么时候能出来啊!”6点23分,当杨利伟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的消息传出时,弟媳贾迎雪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记者看到此时的她已经激动得热泪盈眶。由于飞船降落后,杨利伟并没有马上从舱内走出,贾迎雪边鼓掌边问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讲解的武装部长刘守洁:“在哪呢?在哪呢?”当记者问她现在已经知道杨利伟安全着陆是不是已经放心了,她回答说:“我现在还没见到他本人,要见到了才能放心。”当电视直播中宣布此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回收圆满成功时,贾迎雪和她的儿子都激动地鼓掌并说出了心里话:“我现在非常想见他本人。”几秒钟后,电视画面切换到杨利伟自己从舱内走出的场面时,一直含在贾迎雪眼圈中的泪水终于落下。 外甥女:“舅舅爱唱周华健的歌” 在绥中二高中三年六班,记者找到了杨利伟的外甥女石倩。这个坐在班级第一排的大眼睛女孩在谈起舅舅的时候,眼睛里闪出了崇拜的光芒:“舅舅平时很少回家,我们通常都是通过电话沟通。舅舅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次打电话来都会很仔细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和舅舅接触的不太多,印象中的舅舅是一个很严肃认真却带着慈爱的人。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我听妈妈说,他对待学习特别认真。有一次他的成绩考得不太好,因为有一道几何题没有做出来。舅舅回到家后,将自己锁在小屋里,一直到将题做懂为止。我的印象中,他在参军后第一年回来过一次,他在北京训练非常辛苦。几年前我参观过他的军营,看到了舅舅在联欢会上唱歌的录像带。他当时唱的是周华健的《朋友》,他特别喜欢周华健的歌。”“现在你最关心的是舅舅哪些方面的情况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小石倩丝毫没有犹豫地说:“我首先关心的是他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时的感受。”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石倩对亲人有着怎样的祝福呢?小石倩顽皮地说:“他没有什么变化,大舅还是大舅。祝舅舅事业一帆风顺。” 同学:小时候就知道他的飞行梦 李永胜和杨利伟是小学、初中同窗9年的同学,他边看电视边告诉记者:“利伟小时候就是这个模样,一直没有变。从前他是个小胖墩,中等身材,连头型都没怎么变。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到机场参观,他当时看着飞机说,如果能当飞行员到天上去多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当飞行员是他从小的志向。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非常羡慕他。” 母校:命名一个“杨利伟班” 从杨利伟的弟弟家走出后,记者随后来到了绥中县第二高级中学,就在15日上午,这里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将该校的二年三班命名为“杨利伟班”。还没到上课的时间,所有班级内的电视都在播放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该班级的一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杨利伟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得知我的班级曾经走出这样一位英雄之后,我激动得快要哭出来。昨天我的心还一直悬着,但是今天从电视中看到他从船舱中走出的身影,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我要向杨利伟学习,为祖国做贡献。”鲜红色的“杨利伟班”锦旗高高地挂在班级的墙壁上,映红了孩子的脸庞…… 杨玉华:“杨利伟你为中国人长志气!” 杨玉华是绥中县二高中的退休教师,曾经在杨利伟高中读书时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参与过杨利伟选飞体检、目测等一系列工作的老师。谈起杨利伟,杨老师始终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她告诉记者:“杨利伟不但学习刻苦,而且还乐于助人。”杨老师说,他听同学介绍,当年有一个叫陈绥新的学生和杨利伟一起到一高中后面的黄泥坑玩,陈落水了。杨利伟一个猛子扎下去,奋不顾身地将陈绥新从水中救起。班级里一个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同学将饭票弄丢了,他用自己的钱给同学买了一个月的饭票。杨老师说:“当年学校选飞的时候有120多人报名,经过逐层筛选只有3个同学进入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几年前我听说他到北京参加训练,当时我就预感他将成为宇航员,没想到这真的成为了事实。 “15号晚上零点,我就守在电视机前,一直等到7点。看到他顺利地飞向太空,我又高兴又担心。今天早上当我看到他顺利着陆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现在可算放心了。当年选飞时,我记得他曾经和同学说,如果我们选上了就可以上天了,而这个当年1米65、单眼皮,一点都不起眼的男孩子就真的成为了全中国的骄傲。我很自豪。”本报记者朱格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