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为何缺席慈善晚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13:28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袁凌 由中国—欧盟青年经理项目成员发起的为中国孤儿慈善募捐晚会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者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另据中国慈善总会秘书长介绍,该会每年获得的资金捐助60%来自海外,40%来自中国,其中又包括港、澳、台(《北京晚报》10月17日)。 初看这条新闻有些意外,中国企业家也不乏在大庭广众一掷千金回报社会的,慈善晚宴入座费无非600元,怎么就让中国企业缺席了呢?莫非习惯了大手笔捐赠的中国企业家看不上这小小的晚宴? 想想又不然。晚宴虽小,品位不俗,意义也丰富。它不事招摇,轻描淡写间满足了募捐的需要,散发出浓浓的优雅气息。众多外国企业参与,中国企业赴宴并不掉价呀。 我看问题也许出在“不事招摇”上。 中国企业家捐款情景,公众都很熟悉,一般是在盛大的公众场合,仪式隆重,往往还有一方领导出席,捐款数额也一向是拖着长长的“0”的尾巴,像一串惊叹号。这样的场合,能够造成轰动效应,从而实现捐款效益最大化(不是社会效益而是企业效益)。且不论捐款动机,有诚心回报社会的,有无奈被“吃唐僧肉”的,有以社会投资换政府支持的,还有花钱寻求保护伞、掩护违法收入和行为的———总之捐款的派头要做足,对象要明确,效果要明显。最好是捐给公众瞩目的项目,如希望工程、大学,或修建广场之类。少有捐给孤儿、残疾人的,因为这些人非常分散,回报能力差,捐款难以出效益。像慈善晚宴这样日常性的、零碎的捐献,对象又是孤儿,纯粹是回报社会的一种公益活动,短期内没有企业效益可言,难怪中国企业要缺席了。 该报道还说,中国很多企业目前没有公益支出项。这显示中国企业公益意识比较薄弱,还没有把回报社会当成经常性义务而非一时投资。这部分地造就了中国慈善业的现实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