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市长忙于“赶会场”的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11:51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瞿玉杰 据《新华日报》10月17日报道,南京市政府日前发出专门文件,就市长们在批文、开会、调研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今后不允许市政府各部门动不动就要请市长们参加会议,不能让市长们在会议圈中“赶场子”。 市长们忙于“赶会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不是南京才有的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有下级部门“邀请”的因素,但笔者以为市长们权力过于集中才是更主要的因素。试想,下级部门的会议之所以热衷于邀请市长参加,一方面是因为有领导出席可以表明会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跟许多事情下级部门做不了主有密切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有一个弊端,就是权力过分集中,集中在少数人特别是第一把手身上。如今,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在有些地方反而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一些看起来很简单、本属于职能部门工作范畴内的问题,硬是要等到市长们发话才能得到解决。 市长们忙于“赶会场”,还因为有许多“会场”市长们不能不赶、甚至不敢不赶。因为按照现在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跟地方政府领导直接挂钩的就有多个“一票否决”,一个地方不管哪个部门出现重大责任问题,除了追究部门领导责任外,还要追究政府有关领导的领导责任。而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市长们参加部门的一些会议,一方面可以对一些重要工作进行强调,以引起有关工作人员重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参加这些会议也是其履行领导职责的最直接证明,万一出现问题,即使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下级,至少可以减轻一些自己的责任。不信你看那些因为下级出事而被追究领导责任的市长们,哪一个不是一再强调自己为了某一问题发过多少文件、召开过多少次会议! 因此,笔者以为南京市此举虽然初衷很好,但仅仅指望一个文件就能将市长们从“会海”中解脱出来,不太现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市长忙于“赶会场”的问题,一方面要求市长们要“舍得”放权,另一方面也要求对现行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进行完善,不能将领导干部发过多少文件、召开过多少会议作为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履行其领导职责的主要依据,而应该将其是否深入工作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作为重要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