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孩妈妈 盼儿岁月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23:40 天津青年报 | |
生俗(下)天津孩妈妈盼儿岁月长 “啊———啊———”门帘后,那生孩子的产妇几乎筋疲力尽。门的那一端,是一声高过一声的“惨叫”;门的这一端,是焦急的丈夫快要把地板踏出几个窟窿;稳婆不停地支使小丫鬟,端热水、送剪刀;院落外的大厅里,当家老夫人威严高坐,就等着仆人来报,少奶奶生了个“弄璋的”还是“弄瓦的”…… 这就是生孩子的电视大众版,就在那门帘后面,随着哇哇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了……产妇临盆家人忙准备蛋糖小米粥 产妇临盆之际,家人也跟着忙活起来,厨房忙着煮小米粥和鸡蛋,以备产妇生育后食用。同时,还要煎一剂民间验方“生化汤”,这是家人事先从药铺抓来的配好的中草药,主要起稳心、安神、止血和去恶露的作用。此外,如“子孙娘娘”的神码儿就供在产房内,这时还可以稍稍开一下门出来一人,以供向家人通报生了男孩或女孩以及大人孩子平安与否等情况。当产房有人出来送信儿,煎好的生化汤随即送进去。稍后,俟产妇精神安稳后,再将小米粥、鸡蛋、红糖、芝麻盐等食物一并送进。产后两三日,除吃小米粥、鸡蛋外,产妇还要多喝鱼汤、鸡汤等,目的是为了催奶。接生孩子忙俩人胎盘包好要深埋 旧时,接生方法为蹲式,由接生婆负责接生。一般还需要孕妇家提供一个助手,多由身体强壮的中年妇女承担,主要负责抱住产妇的腰,俗称“抱腰的”,她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因此须要付给较多的酬金,有时往往与接生婆所得相差无几。最理想的“抱腰人”是家里体力较强的女佣,这样当产妇生产后,她便随即成为“服侍月子”的专用人。 产妇生产时,要在炕上半蹲着,由“抱腰人”抱住腰,身下铺上草纸,纸上置放其娘家陪送的子孙桶(即喜桶),婴儿落生若是生闷子(即无声无息),则要拍打其后背或从鼻孔吹气,直至发出哭声为止。倘若婴儿先出双脚,谓之“立生”,一般视为不祥,多请神烧香祷告。产妇生产时,绝不允许男人、儿童、寡妇、生人及未出嫁的姑娘在场。 产妇顺利分娩以后,一般是用消过毒的剪刀铰断脐带。脐带不是连根铰断,要留下一小截,盘结好,再用棉花和软布包好。数日后脐带干枯,自然脱落,即成凹陷的“肚脐眼儿”。胎盘特别要处理好,胎盘即紫河车,俗称“衣胞子”,一般是先用草纸包上,再用红布包好,到郊区偏远处深埋,不能让人践踏或被狗吃掉,那样会被认为孩子将不长命。婴儿洗浴讲究多请位生人来采生 一切处理完毕,就要为婴儿洗浴、擦拭身上的血污。洗浴也有许多讲究,顺序是先洗双眼、次洗鼻子、嘴,谓之“开天门、点龙鼻、开龙口”。然后再从头部、胸部、手足顺序洗净。擦干后用红平纹布夹被将婴儿裹紧包好。雇车子将老娘送回,这一日不必给老娘收生费,一切都等“洗三”那天再说。此外,孩子降生后,还要请一位生人来屋看看孩子,谓之“采生”。此人是家中几经商议才选定的具有一定威望与才能,深受敬重之人,或是有教养的直系亲长,人们以此祝愿孩子长大后会像“采生”者一样有出息。婴儿乳名有寓意喂奶之前药开口 婴儿出生后先要有个乳名,一般多由产妇的婆婆给起名儿。婆婆往往见景生情,脱口而出。如婴儿健壮,则叫“老虎”、“大牛”;或带有企盼意义的,如“来福”则表示孩子有福且能给家庭带来福气;若孩子体格较弱,恐不易养活,则取“狗子”、“王八”、“铁蛋”等贱名;若头胎是女孩,往往起名儿“领弟”、“招弟”、“来弟”等,以寓再生生男之意。至于学名,则要待家中男性有权威的长辈取定。 婴儿出生后,还需等其排出胎便后,才能给他喂人奶。在此之前要给他口中用细布沾煎开的甘草水,俗称“开口药”。婴儿排出那黑绿色的胎便后,家人要请一位正在哺乳的妇女为他喂奶,称“开口”。男婴,要请哺育女孩的妇女来开口;女婴,则要请哺育男孩的妇女来开口。边洗边唱接生婆洗完之后压秤砣 旧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洗三”仪式,即在第三天时由接生婆为新生儿洗澡,以“洗”音寓“喜”意。 洗三仪式在产房举行,炕上铜盆中盛温水,放艾叶、桃枝等少许,盆外放葱数根。这一天,接生婆最为得意,给婴儿洗时,嘴里念念有词,尽说吉祥话的顺口溜,如“先洗头,做王侯,再洗脸,赛神仙……”之类喜歌。前来贺喜的亲友们遂纷纷向洗盆里扔钱,谓之“添盆”。添盆越多,将来小孩的寿命也就越长,且人财两旺。洗儿时,老娘还不住地往盆里放“碰头蛋”,专门送给亲友中不孕少妇吃,余者最后捞出,供向贺喜亲友还礼时用,俗称“喜蛋”。洗儿盆中的洋钱、铜子儿统归老娘所有。 老娘给婴儿擦拭后,要给他穿上衣裤,梳梳胎发,用秤砣轻压婴儿身体,名曰“压千斤”,象征孩子长大后能担当重任;然后用葱轻打小儿身体,据说能使孩子将来聪明;还要象征性地用锁锁住婴儿的口和手足,望其以后谨言慎行。十二天时剃胎头全家都要吃饺子 另外,民间有“十二晌剃胎头”之说,即在婴儿出生后的12天时给婴儿剃去胎发。因为人们认为孩子出生过12天后,就算保住了性命,越往后就越好养活了。为婴儿剃胎头者多为技术高、有经验的老师傅。因旧时剃头用剃刀刮,稍有不慎,就会剃破婴儿的头皮。剃下的胎发不能落地,须用剃头匠带来的藤子托盘接住,最后将胎发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缝进婴儿枕头里,以祝孩子长寿。 这一天中午,全家要吃饺子,这顿饭和这种仪式,津俗叫做“捏骨缝”,意在预祝产妇生殖器官尽早“复旧”。从此日起,产妇可以适当地在屋内下地活动了。这一天要给婴儿第一次穿上裤子,俗有“十二晌穿长裤长胯骨轴”之说。挪了臊窝才下地产妇终见门外天 旧俗“出满月挪臊窝”,是说孩子满月后,产妇和婴儿可以到户外活动了。满月后,产妇可携婴儿在娘家人陪同下回娘家小住,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全凭婆婆根据当时情况一口而定,叫做“挪臊窝”。临行前,要给婴儿的鼻尖儿用墨、烟灰或锅底的黑烟灰抹成黑色;从姥姥家回来时,改用白粉将鼻尖儿抹成白色,有“黑鼻儿去,白鼻儿来”的俗谚,意思是去时黑瘦,回来时变白胖了。途中车轿出城过桥,母亲要抱好婴儿,口中叫着孩子的乳名,以免“丢魂儿”。回来时,一般午饭后即动身,必在日落前到家。出满月,挪臊窝,标志着产妇亦结束了“坐月子”的生活,可以正常行动了。同时,也解除了诸多禁忌。百家衣锁求长命梳撮小辫鬼见愁 由于旧时医疗卫生条件还不发达,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做母亲的要想尽办法为孩子祝福求吉,其中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就是想以人间世上百家的名义保护孩子。民间还有给小儿穿蓝紫裤、猪鞋、兔鞋、老虎鞋等习俗。蓝紫裤是两只裤腿一蓝色、一紫色的开裆裤,须由孩子的姑姑给做,谐音“拦子”,意为拦住孩子而不被病灾夺走。一些男孩还要在光头后留一小撮头发梳成小辫儿,至八九岁时才剪掉,俗称“鬼见愁”。当孩子刚学走步时,要给他穿上猪鞋,据说走起路来稳当,防止摔跤。中秋时要让孩子穿兔鞋,期望孩子腿脚利落如兔。端午节要给孩子挂老虎褡裢,屁股上抹雄黄酒,以避五毒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