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我们怎样培养绅士淑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13:24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杨曾宪 10月21日,《江南时报》以《“淑女绅士”能成学生楷模吗?》为题,报道了南京四中提出的“做有‘淑女气质、绅士风度’学生”的口号,据称,该校还挂出了“和声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的标语。此举引起了不同反响:叫好者、反对者、质疑者皆有。笔者是属叫好派的,理由简陈如下。 所谓绅士风度、淑女气质,是指人们的服饰打扮、言谈举止重视仪容仪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讲究礼节礼貌。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绅士和淑女,是很有章法、很有教养的。正人君子“彬彬有礼”,便属绅士风度;大家闺秀“笑不露齿”,便属淑女气质。剔除其中封建意识等因素,许多便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规范。遗憾的是,我们在“文化大革命”等极左运动中,将人类文明成果、文明规范都视为革命对象,落后、愚昧的陋习反倒成为革命标志。此前,笔者印象中,起码在校园内,同学们是不说脏话的。而此后,直到今天,就连公交车上,女学生也会出口成脏。因此,我们今天正面认知“绅士、淑女”,并作为一个教育口号提出,这本身便是社会文明重建或进步的表征。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培养“绅士淑女”简单等同于德育或素质教育。这实际涉及到对文明概念理解的某些误区。广义的文明有丰富内涵,包含精神、物质、政治文明诸多方面,而“绅士风度、淑女气质”则属于“讲文明、有礼貌”的狭义文明范畴,它是人类形成自识、自尊类意识的体现,也是体现人类共识、互尊的做人规范。这种狭义文明是不能简单归于道德范畴的,它们是外延交叉的两个概念。譬如绅士礼让女士优先,的确具有道德含义;但西方职业杀手,却往往都具有绅士风度;而反之,国人操着国骂,表达的却可能是鲁迅所说“亲爱的”的意思呢!正因如此,培养绅士淑女只能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绝不能取代德、智、体教育;无德、无识、无能、无力的“绅士淑女”,自然如同废物;同理可知,德、智、体教育也不能涵盖、替代文明规范教育。问题是,“文革”结束已27年,整整一代人培养出来了。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依然给人“缺教”感觉呢?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因美育缺陷而造成的失职!今天,我认为应把绅士淑女的系统规范教育作为美育重要内容(目前对美育的理解极为片面)加到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去;用绅士淑女美的形象诱导学生,这比抽象说教有力得多! 眼下,我非常同意以消除脏词为主,发动全国中小学生用几年时间净化语言。因为今天,不仅传统的“国骂”、“市骂”已空前普及(北京市骂,竟在球场上空回荡!),而且,中小学生还创造出许多时髦的脏词,通过短信大肆传播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四中开了一个好头,是值得肯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