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低调访港 沪港“金融中心”之争和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0:56 国际先驱导报 | |
【引文】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里,经济中心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上海和香港,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上海人或香港人必要有“大中国的抱负”--香港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 本报驻香港记者 夏文辉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都各自有一个领军城 “少年”与“青壮年” 韩正一行在香港刮起“上海旋风”,48个小时的紧张行程中,上海代表团参加了大型“沪港经贸合作会议”,签署了沪港空港领域《紧密合作框架意向书》,连续会见香港商界和政党团体,举办多场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日程极为紧凑。 经过商谈,双方同意,沪港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监督和推动有关领域的合作,近期将在机场建设管理、港口建设管理、举办世博、旅游与会展业、投资商贸、教育卫生体育、金融服务以及专业人才交流等八个方面加强合作。 作为一位年轻的市长,韩正言行相当低调。他多次表示,上海要向香港学习取经。他举例说,香港国际机场的成功管理经验就非常值得借鉴。他说,浦东机场现正进行第二期工程,其中建设、规划、物流、营运和管理会与香港全面合作,引入香港整套管理软件,提升服务质素。同时,上海正于洋山兴建深水港,总规划是兴建50个泊位,其中5个泊位会于2005年前投产。韩正表示,未来建设将会更加开放,期待香港投资者及管理人才加入。 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记者追问香港与上海的关系定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说,近年上海发展迅速,好比一个有志气、有理念、有目标的年轻人,他对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 韩正顺着话题比喻说:“香港是一个25岁的青壮年,一切都很成熟,但是不会再长高度了;上海是一个15岁、正在发育的少年,虽然每次看到都长高一点,但是内在的东西都一样,25岁的人看上去更成熟。” 他举出数字说,尽管上海已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长,预计2003年将增长11%,但是上海的人均GDP今年只有5500美元。相对而言,香港去年人均GDP为2.5万美元,“这就是25岁跟15岁的差距”,韩正说。 “小香港”与“大抱负” 对沪港两地的竞争,官员们都无意讳言,同时表示,竞争并不妨碍合作。韩正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竞争,但沪港两地当前和未来的合作空间很大,不仅是两个城市的合作,更是区域的合作,是两个三角洲的合作,健康有序的良性竞争可以进一步促进合作和发展。 董建华则指出,沪港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达至双赢局面。他举例说,上海近年对人才需求加大,香港的专业人士可到上海发展,上海作为经济城市,可为工商界提供发展机会。 官员说话高调,商界的反思更多一些。香港当前的经济不景气,相对上海的迅速发展,令不少港人担心,照此趋势,不用多少年,上海的“风头”将压过香港。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有异见。27日的恳谈会上,香港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发言,指香港回归之后,港人忽然间有一种新的心态,那就是“小香港”心态,忧心香港的前景,伤心自身的处境,担心外界的竞争。 当着众多沪港两地的官员和商人,陈启宗大声说,香港要发展,必须抛除“小香港”心态,找回大“抱负”,他说,听了上海人发言,感觉他们有“大上海”的抱负,相比之下,港人抱着保护自己心态,并非长远致胜之道,应抱全球视野看问题。香港和上海一样有希望,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里,经济中心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上海和香港,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上海人或香港人必要有“大中国的抱负”。 上海代表团来港,得到各界极大重视,短短两天,几乎所有重量级人物轮番同韩正一行磋商会面,即便临时有事,也要择时后补。28日,上海代表团完成访程前,同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等工商界代表会面,长年的交往,双方都相当熟悉,家常话中透出商机。 年轻的上海市长韩正同香港实业家攀谈的场面,恰如沪港两地眼下的合作局面,朝气与经验融汇。借既往的相知,面对新的契机,轻松的话题中,都在寻求新的合作思路。尽管会见时间很短,双方都反复说,对合作前景感到“很振奋”。为人低调的商人郭鹤年出得门来,也一脸笑意。面对记者的追问,郭鹤年说,他看好沪港合作前景。“以我看,香港和上海的关系,就好比一个弹琴,一个play violin(奏小提琴),好听得很呐!”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