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毕淑敏能不能“坦然走过乞丐”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19:46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钱跃 近日著名作家毕淑敏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随笔,题目叫“坦然走过乞丐”。作家在文章的最后得出“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的心得,在网上引发了争论。笔者初看了一下帖子,认为作者“缺乏善心”的比较多。 有文化的作家如何解读乞丐这样一种路人皆知的现象,并非易事。这是因为沦为乞丐的原因本身就很复杂,然后不同的人对待乞丐的态度又差别很大。收容变为救助后,城市的大街上乞丐比以前多了起来,这也是事实。之前上海的报纸曾报道说,淮海路上有些乞丐每天收入200元左右,近日福建的报纸也报道那儿的乞丐月收入有两千多。这至少表明,无论因什么样的原因沦为乞丐,现在有些乞丐收入不菲,并不是妄言。这可能也是近期乞丐不大容易赢得同情的原因之一。毕淑敏文中也提到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行乞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下馆子,这恐怕也会越来越让人能“坦然走过乞丐”。 其实,女作家不爱搭理乞丐,并不令人吃惊,张爱玲就曾坦陈自己不喜欢乞丐,毕淑敏步其后尘说句“坦然走过乞丐”,也无须大惊小怪。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女作家,都像金庸笔下的黄蓉一样,“密切联系乞丐”,自觉与乞丐“打成一片”,甚至去当丐帮帮主;即使如黄蓉,一开始也曾希望鲁有脚等“污衣派”穿得干净些,最好改造成“净衣派”。女性爱洁,情理之中,可能还不至于上升到善良不善良的层面。 只不过,从更高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要求来看,人们对“坦然走过乞丐”的女作家的指责,又不无道理。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说,一个人可以因一次光明磊落的行动而争得人民的好感,但他要保证得到周围人的敬爱,就需要长期不断地服点小务和做点不被人注意的好事,养成始终为善的习惯。他还说,有时穷人要求于富人的,并不是让他们牺牲金钱,而是让他们放弃骄傲。这段话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说穿了,毕淑敏有“坦然走过乞丐”的权利,但从更高层次的文化体察、更深层的人文关怀来要求的话,她在大众传媒上引导人们“坦然走过乞丐”,确有不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