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花样频出 蓝绿阵营论战“真假民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5:54 国际先驱导报 | |
台湾“民调大战”变成卡拉OK 本报驻台北记者/张勇 台湾选举花样频出,民进党与国亲两党斗得个天昏地暗,普通民众也常被弄得一头雾水。这不,上周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真假民调”论战,就让许多民众看花 真假民调各唱各调 民进党10月2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陈水扁与连宋的支持度分别是38%与40.3%,差距大幅缩小到2.3%。 但于10月26日完成的《中国时报》民调则表明,连宋配与陈吕配的民调支持率差距仍高达一成三,此一差距与另一家媒体TVBS于23日的调查结果相近(一成四)。其他媒体所做的民调也各不相同,“年代”民调中心于24日的调查结果:差距为4%,《联合报》于本月18日的结果:差距为6%。 作为当事人的国民党则于10月31日公布最新民调指出,连宋支持度39%、陈吕为29.3%;国民党还以不久前的花莲县长选举民调资料为例,指责民进党制作假民调混淆视听,认为民进党是在利用民调诱导民意,操纵的三步骤是先公布双方阵营支持度拉近、举办大型造势活动、选前再公布民调显示双方支持度旗鼓相当。 对于国民党的质疑,民进党立即反击说,民进党的民调从不造假,甚至倒打一耙,揭出国民党民调在上一次大选中的不光彩记录。 面对绿营的反击,国亲两党异口同声地指责民进党是自欺欺人,其“文宣民调”是为了壮胆。除对民进党动辄对外公布民调的做法不能苟同外,蓝军还质疑部分民调公司的背景不单纯,有诱导选民之嫌。 一时间,蓝绿阵营你来我往,“真假民调”的论战愈炒愈热。 民调让人“雾里看花” 民调在台湾被喻为“选情测温器”,一直为选举各方所倚重的利器。但随着选战的升温,原本应是竞选阵营评估选情科学性指针的民调,却不幸沦为选战的“角力战场”。 于是我们看到,在小小的台湾岛,各种民调没几天就会更新。不同民调机构间所存在的不同“民意生产机制”,使得选情调查变得扑朔迷离。这么多的民调,到底孰真孰假?台湾民众是如何面对民调乱象的呢?正如一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在多数民调没有公布题目、样本数、取样方法等相关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我通常是左耳进去,右耳就出来了。”话虽戏谑,但却形象地道出了这些所谓民调的尴尬所在。 进入选举热季后,台湾无处不民调,数字如星斗般地满天飞,同样的一群母体,得出来的结果竟差异十万八千里。政党各自撷取有利己方者,赢的沾沾自喜,输的表面装坚强,实际上紧张兮兮,唯恐造成“西瓜偎大边”(从众心理)的效应。 不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认为,民调出现严重误差,人为刻意操纵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在样本数上动手脚,有人在题目上制造陷阱,让民调结果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走。 这位从事民调的专业人士指出,受访者在面对不同的媒体进行电话访问时,常会将自己对于该媒体的认知或情感,投射到其所想像的媒体属性上。例如,有些在心理上较倾向“泛绿”立场的受访者,当其面对自身认为系属于“泛蓝”媒体民调机构的访问时,很有可能会拒绝透露其投票支持对象,这也可能增加未表态选民的不稳定性。 被民调“绑架”的民意 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陈毓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调样本的代表性、问卷设计、访员使用的语言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民调差异。民调的本质可说是民意的建构,不一定是民意的真实呈现。一般民众解读民调,应以民调机构为单位,以同一家机构结果做比较即可,而且即使比较同一家机构调查结果也要考虑抽样误差,才不致被误导。 “在暴风雨说话时,我们谁还去听小溪的低吟呢?”借助黎巴嫩文豪纪伯伦的诗句,岛内一位学者在媒体上表达对眼下台湾社会“政治强奸民意”现象的抨击和忧虑。 一位台湾友人在和记者闲聊时,更是戏称:台湾的民意实际上已被政治势力用民调等手段“绑架”了。话虽轻松,背后却饱含着广大台湾民众的悲哀和无奈。 这位朋友告诉记者,眼下,台湾的政治人物占去了太多的社会关注与舆论版面,如果这些占去的社会关注与舆论版面会发挥鼓励人心、春风教化的正面力量,那还值得庆幸,但实际情形却是:无休止的相互对骂,各取所需的“民意制造机”…… 还有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当局口口声声地鼓吹所谓民主,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民众似乎变成了所谓“民主”和“政治”的“奴隶”。某些当权者借助“民调”和“公投”等“民主手段”,挑动族群矛盾,撕裂民族感情,甚至把一部分人的意见强加给大多数民众,“长此以往,台湾将永无宁日!”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