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挂免问牌需要道德成本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12:0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作者:李红军 在南京市许府巷公交站台旁有一书报亭,报亭的主人公姓汪。近日他赫然挂出“本亭不问路”的招牌,成为冬日里一道“风景”。 据悉,自开了这家报亭后,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人来问路,不仅影响了报亭主人的生意 汪先生的这一做法,一度招致人们的不少非议,有人直言不讳地说,汪先生的这一做法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但笔者以为,汪先生的这一做法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拒绝过往行人问路那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他没有“有求必应”的告知义务。要知道,报亭毕竟不是社会公益单位。人们对汪先生的“本亭不问路”应当持一种宽容态度,不应该过分地苛求他。从另一方面讲,百姓问路凸现了政府在路政建设方面的滞后,反映了一些职能部门责任意识的缺失。 当今是信息时代,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人们提供一些相关路政方面的信息,把政府和社会公益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转移到一个公民身上是极不公平的。如果汪先生自觉主动地给人们提供问路方便,体现的是他应有的善意,如果挂上“免问牌”,人们应该对汪先生的做法表示理解和宽容,不可过多地指责,制度善意的成本应当由政府承担,而不应该由公民承担。 人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倘若自己经营那个报亭,每天都这样“不胜其烦”地帮助他人解答,自己能欣然接受吗?对“本亭不问路”持一种宽容态度,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人们不应该从道德层面上对汪先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承担这些义务也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单一地抱着传统的道德观念来审视今天人们的行为方式,不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时宜的。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