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23:12 天津青年报 | |
天津文庙曾有座鱼化桥-邵红 天津文庙的建筑按照定制建有启圣祠、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等等。泮池一例来源于周代诸侯的学校。周代诸侯的学校内都有半圆形的水池,名曰“泮水”,学校因而也被称为“泮宫”。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又是各府县学宫的所在地,文庙因袭了这一定制在庙内凿半圆形的泮池,进入府学和县学学习生员因此又称“入泮”或“游泮”。 明朝时期,天津作为军事卫所,于正德元年(1436年)兴建文庙即今府庙前身,在文庙内又有鱼化桥之说。康熙年间《天津卫志》和乾隆及光绪年间的《天津府志》记载,鱼化桥在棂星门内。这里所说的鱼化桥就是明朝和清初天津文庙的泮池桥,康熙十二年(1673年),天津道副使薛柱斗重修文庙,移泮池于棂星门外,并且用石块修砌,上架一座木桥,取名“登瀛桥”,以寓意“学海飞龙,士人变化”。登瀛桥建成后,旧泮池及泮池桥即鱼化桥不再使用了。 天津文庙的鱼化桥在明清时期颇负盛名,因为它的得名与秋闱、春闱中式有直接的关系。天津文庙建立初期,鲜有士子乡试得中,成化元年(1465年),泮池内有两条红色鲤鱼跃过泮池桥,在中国的传统中,鲤鱼跳跃寓意金榜得中,当年生员卫林和刘钰秋闱中式举人,鱼化桥因此得名。第二年,刘钰春闱中进士,改庶吉士,使鱼化桥的声名远播,它也衍变为士子们渴望金榜题名仕途通达的象征。整饬天津的薛柱斗深知鱼花桥在读书人心中位置,以登瀛桥冠名新建的泮池桥,以希冀天津人才辈出,从而延续了鱼化桥的理想。 鱼化桥虽然废而不用,但是它的故事在士子中久久流传。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的浙江名士汪沆曾久居查莲坡的水西庄,他在诗集《津门杂事》中曾为鱼化桥作诗一首:“秋草离离鱼化桥,科名盛事记前朝。一枝仙桂重攀掇,赤鲤兰舟波刺跳。”并作注:“鱼化桥在旧卫学泮池上。”后来,乾隆年间的浙江进士蒋诗在《沽河杂咏》中也作诗一首:“科甲溯由成化始,泮池双鲤撇波跳。卫刘秋赋同膺荐,三百年来鱼化桥。”作注:“桥在卫学棂星门内,明成化乙酉,泮池内有双鲤跃过。是年,刘钰、卫林中式,故名。刘钰丙戌成进士入翰林,为津门甲榜之始。”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