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百态之茶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23:13 天津青年报 | |
生意上门了,“有人吗?”顾客的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应答:“来了———”,那边就颠颠地跑来一人……主顾一声喊茶房跑上前-本报记者沈沂 去茶园,有端庄沉着的茶师;到酒店,有笑脸盈盈的领班;进餐厅,有衣冠楚楚的服务生……在老天津卫的茶楼、戏院、饭馆、旅店、澡塘子,总能看见一帮人跑来跑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茶房。添茶送水忙穿梭顾前顾后钱不多 老天津兴旺的三岔河口地带,天津人秉承着中国人爱品茶的习惯,于是,南运河边上、北大关一带就兴起了很多茶园。清朝末年,协胜茶园、宝和轩茶园都是当时知名的茶楼。高朋满座的茶楼里,茶客们或品着清茶,听着评书,或谈天说地。就在这群谈天说地的茶客中间,到处可见茶房们来往穿梭的身影,他们拎着水壶、捧着笸箩,随时听着茶客的召唤。“茶房———添水!”“来了,您哪!” 天津市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何志华老先生告诉记者,在茶楼里,茶房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客人,给客人的茶壶添水,卖给客人一些小零食。“那时候,茶房卖的东西很少,只有瓜子和萝卜,到了19世纪初,才开始售卖香烟。”茶房们的工钱正是来自于此。何志华告诉记者,每个茶园里的茶房并不多,三四个左右,有的从茶楼里支取工资,但也是分外微薄,大部分茶房是没有固定工资的,他们完全要依靠卖东西或是客人偶尔给的小费生活。迎客找座存衣帽飞传毛巾本事高 天津的戏院,旧名戏园,也有叫茶园的,后来才统称戏院。在戏院,茶房们的工作就多了起来———给观众找座儿、卖茶水、临时代观众保管衣帽;售卖糖果、瓜子、萝卜、鲜货;还有打手巾把让观众擦脸的…… 据何志华介绍,早年的天津戏园,可以买票,也可以先不买票,自己随意就座,或由茶房引导找一个位置较好的座位。专管给观众找座儿和卖茶水的茶房,通常是把“池座”(前几排较好的座位)预先全占下,用以接待给“小费”的观众。他们预先占座位的方法,是用许多茶碗连着扣在几条长板凳上,一只茶碗占一个座儿,意思是说这些座儿全已有主了。 看座儿的茶房,每场戏都是按照这种办法安排好以后,他就不断地出入戏园大门口,看到有观众走进来,便点头哈腰地迎上前去,表示热情接待。他对走进来的观众先问一声:“您有几位?”然后引导观众到预先用小茶碗占好的座位就座,并把茶碗翻过来摆好,这便算是他给找的座儿。然后他递给就座的观众一张当场的戏单,并把沏好的茶水壶送来,备观众自斟自饮。有的观众还要把个人穿戴的大衣、马褂和帽子等脱下,交给这看座儿的茶房,送到存放衣帽处临时保管,并拿回一个小木牌来,交给委托存放的观众,作为凭证。 常常能在电视剧里看到戏院里,楼上楼下扔手巾把的情景,技术高超,一扔一接,那叫准!戏院中打手巾把的茶房,是在空中传递手巾把。两个人相对传过来传过去,技巧非常熟练,扔得俏皮,接得准确。特别是在南市大舞台那个大园子,那是三层的楼房,空间很高,打手巾把的茶房一人在楼下,一人在楼上,只见楼下的这个一声“来了”,扔出的毛巾就带着旋飞了上去,楼上的这个顺势一接,玩个手花,毛巾就到手了。他们熟练的技巧、精确的准头,常引得观众们只看空中传递手巾把而不顾看台上演员的演出了。头脑精明自来熟手脚利索账目清 饭馆的茶房,俗称“跑堂的”,内行称呼“拉家伙的”。凡是跑堂的能手,全会做生意,他们都有一套来人见喜的本领,精明的头脑,超强的记忆力,只要是接触过的顾客,下次准能认得出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简直一个“八面玲珑”。 顾客一进饭馆,跑堂的先迎上去热情招待,使顾客欣然入座。待顾客落座后,茶房擦桌面、摆羹匙和筷子等餐具,然后问“您吃什么?喝酒不喝?”再根据顾客的意向报菜名。在从前的老饭馆里,全不标写菜名和菜价,都是记在跑堂伙计头脑里。顾客点好菜以后,跑堂的高声把莱名报到“灶口”上,“花生米一碟、酱牛肉半斤、外带烧刀子二两———”,特别是尾音拉得那个长,嗓音清脆高亮,韵味十足。厨房一切准备就绪,就见跑堂的手上托着木盘,上面放着顾客点好的酒菜,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身体七扭八扭地穿梭在客人之间,盘上的酒菜根本不会洒出一点的。随着一声“来了———”,转眼之间酒菜上桌。 一切吃喝食物从不开什么单子,全记在跑堂的心里。当最后一个汤菜端上之后,要对顾客说:“齐啦,您还要什么?”最后算账时,跑堂的把顾客所吃的饭菜一样一样地念着价钱,当场清楚地报出总数,而且绝对不会弄错。所以干跑堂的必须是手快、眼快、嘴快、腿快,也只有头脑清楚、手脚利索的才会受顾客欢迎。低声下气陪笑脸逆来顺受听使唤 在英租界有外商经营的皇宫饭店、莎维饭店,专住外宾和高级华人;法租界有华人开设的国民饭店、交通旅馆、惠中饭店、佛照楼、中国旅馆等,接待上层人士和来津演出的伶人;日租界有花园饭店、息游别墅、德义楼等;南市有南市、华安、远东、新新等中型旅馆,都是接待一般外地行商和来津办事的过客。这些类型不同的大小旅馆,常常旅客盈门,生意兴隆。 “通常,租界地茶房的等级要高一些,他们穿戴整洁、彬彬有礼,服务质量很高,有的还得会几句外语。而中国地的小旅店就不一样了,来住的人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何志华介绍,过去旅馆也叫旅店,服务的茶房也被称为“店小二”,是一种侍候人的下贱工作,被人瞧不起。但他必须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耐,熟练一套马前三刀的本领。对有权有势的人,要低声下气,逆来顺受,善于应付。因此,想跨进旅馆当一名茶房,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托情送礼,还得有保人,保证不偷摸旅客的东西,不私留旅客赏给的小费。倘有差错,由保人负责一切。立下这样的字据,才能获得当茶房的差事。 老天津卫旅馆茶房月薪很低,每人每月不过三两块钱,店方管饭。主要的收入是旅客给的小费,这项收入是按照级别分钱,掌柜的(经理)除按月收回全部房钱外,还要从积存的小费里分到一份,茶房头儿分两份、茶房分一份、杂役(俗称“小跑儿”,是十四五岁的贫苦孩子,供茶房驱使,给客人买东西等)只分得一小份。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