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战略令中国彩电淡看反倾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16:24 国际先驱导报 | |
“付出多少代价我们也要进入欧美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彩电在欧盟遭遇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到现在已有十多年,身处国际反倾销“重灾区”的中国彩电业不仅学习着正面申诉的技巧,而且还开辟着异地加工与开发高端产品的第二战场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严珊报道 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11月24日初步裁定中国出口彩电倾销成立,并计划在继续调查后于2004年4月作出最后裁定。涉案的中国彩电生产商包括长虹、厦华、TCL、康佳。 海外战线规避“误判”倾销 对于美国商务部的初裁,判定价差最小的康佳表示,“我们认为这一初裁结果是不合理的”。TCL方面则表示,由于美国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的时候,依然参考第三国如印度,以其成本及价格来确定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这对早已完全市场化的中国家电企业是不公平的。康佳集团企划主管陈卓认为:“不仅在定性的问题上不合理,在所谓倾销价差的定量上也是很可笑的。”在美国商务部的初裁中,判定长虹倾销差价为45.87%、厦华为31.70%、TCL为31.35%、康佳为27.94%,海尔、海信、飞利浦、创维和SVA是40.84%;其他未应诉的彩电企业是78.45%。“中国彩电企业产品差异不大,而零部件来源相对又比较统一,美国商务部得出倾销差价的差别如此之大显然也是不成立的。” 倾销初裁将对中国彩电业产生负面影响。短期而言,对长虹的打击最大。首先,长虹被认定的倾销价差最大;其次,长虹有20%~30%收入是来自美国市场,公司2002年来自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4%;而且长虹缺乏海外生产基地,难以像TCL及康佳等其他厂商一样,通过其海外生产基地出口,从而规避美国反倾销政策的影响。相对说来,短期内其他几个彩电厂商所受影响较小。 维权战线团结涉案企业 反倾销作为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付中国产品的惯用手段,不断困扰着中国企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伤害最深的国家之一,而彩电业更是今年我国反倾销的重灾区。 在频繁的反倾销诉讼应对中,康佳集团的陈卓说:“中国企业应该学会用美国人的方式来和美国人打官司。”陈卓认为,过去中国企业诉讼态度消极,最后形成对企业不利的判决,其影响不仅仅在于单个企业,而且美方会根据这一判决结果作出类推,最后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康佳表示,将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美国商务部现场核查,并将积极应对美国商务部和贸易委员会的终裁,力争取得最好的解决方案。 陈卓承认,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政治因素是中美经贸来往中的强音符,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中美贸易存在着相当的影响力。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主任屠福泉就公开表示,这次反倾销的出裁,可能将成为政治交易的砝码。陈卓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面与美国交涉,促使改变这个不公平的打压政策,维护中国彩电企业的权利。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也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呼吁,在后一阶段的应诉中,国内彩电企业团结一致,力争在终裁取得积极成果。 两翼战略突破贸易壁垒 “决不会放弃拓展国际市场的努力,也决不会放弃成为国际企业的目标与计划。无论此次彩电反倾销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康佳进军世界的步伐。”这是康佳集团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决心。在采访中,众多彩电生产企业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声。长虹方面还表示,他们要不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截至11月25日,长虹今年的彩电出口相当于去年的十倍。 面对“不可逾越”的反倾销防线,异地加工与开发高端产品是中国企业突破彩电国际贸易壁垒的两翼。 据厦华方面介绍,厦华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开发出世界上最领先的数字高清平板电视系列,并吸引了一些颇具实力的美商与之合作。 海信方面透露,由于海信一贯在美国市场推行高端战略,美国商务部初裁结果对海信影响甚微。目前,海信在美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上升。 而TCL则更把海外生产线布局定为突围的重点策略。TCL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已经充分考虑到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美商务部的初裁从某种程度上说对TCL不构成威胁。TCL从上世纪末开始就着手拓展海外生产能力,1999年在越南开设了第一条海外生产线;2002年8月在德国成功收购“百年老字号”施奈德,如今后者已发展成具有150万台产能的彩电生产企业;2003年11月,TCL与法国汤姆逊全面合并彩电生产业务。有关人士说,TCL控股后将利用汤姆逊一条在波兰、一条在泰国、三条在墨西哥的生产线,将自己的产业布局渗透到当地。 海外设厂高风险以及海外生产高成本,使大多数彩电企业的国际化探索依然走的是国内生产、海外销售的路子。“这是在做国际贸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TCL这样评价,“不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就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采访中,TCL表露出对海外拓展计划的矢志不移:“海外生产带来的成本上升,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应付的学费,但付出多少代价我们也要进入欧美市场。事实上,如果放弃,我们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