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诗出神入化冠古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15:50 人民网 | |
黄子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领风骚,令“千古词人共折腰”,而且在巧用历代诗词妙句上,也是超古冠今的高手。他对历代许多诗词,能倒背如流,在各种场合的谈话和行文中,信手拈来,使之大为生色,巧妙地说明问题,自然、含蓄而又洒脱地表达思想感情,令人拍手叫绝。毛泽东对历代诗词的古为今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 不凡的明志 1910年初秋,年仅17岁的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到离家25公里外的湘乡县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诗中“孩儿”原为“男儿”,“誓不还”原为“死不还”,其余均照抄。这样一改,既恰当地表现出他的身份,又很鲜明地抒写了他外出求学的坚强决心,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身怀远大抱负及革命理想。 1920年4月,毛泽东当时初来上海,一见到陈独秀就把十年前改写的这首诗背诵了一遍。精于诗词的陈独秀听后,面露惊喜之色,连声称赞:“锐气十足,真是好诗!” 欢愉的送行 1935年1月下旬,在贵州土城,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对我不利。这时朱德决心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毛泽东集合军委纵队的同志们列队欢送朱德,还领头喊“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等口号。朱德快步走近毛泽东,毛泽东也赶紧走上前几步,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朱德激动地说:“不必兴师动众,不必兴师动众,礼重了,礼重了。”毛泽东当即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嘛。祝总司令多抓俘虏,多打胜仗。”周恩来、洛甫、王稼祥、博古等也都满脸笑容迎上前,和朱德亲热握手。毛泽东在这里引用了唐朝诗人李白《赠汪伦》诗的最后两句,并稍作改动。李白的全诗是: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面对敌强我弱、作战不利的情况,毛泽东巧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与朱德道别。以“手足”喻兄弟,毛泽东、朱德的兄弟般情谊便跃然纸上。 朱德上土城战斗第一线,亲临指挥,身先士卒,阻止了敌人的前进,为红军渡赤水河赢得了时间。 有趣的赞赏 1941年4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一位画家,从南方到北方,从西安到延安,沿途画了许多速写。他把这本速写画册送给毛泽东看,并请他在封面上题签,在扉页上题词。毛泽东看了画册,在扉页上题写了宋代画家李唐的一首《题画》诗: 云里烟村雾里滩, 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 多买胭脂画牡丹。 李唐的这首诗,四句中仅第一句论画,其余三句都是弦外之音。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李唐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这是讥讽崇尚艳丽花鸟时尚,用以抒发诗人心中愤懑与不平之作。 毛泽东题上这首诗,显然是对这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肯定。前两句是对画家绘画艺术个中甘苦的出自内心的由衷赞赏,后两句是毛泽东看完画册中从南方到西北的诸多速写,想到了诸多艺术家从白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所处条件环境截然不同而抒发的感慨。 含蓄的批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经反复考虑,决定派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由原四野部队组成,并拟议由原四野的司令员林彪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赴朝。可是,林彪先是反对出兵,继而称病拒不出任。此后,林彪一直长期泡病,不工作。1953年,毛泽东指示时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的中将医生傅连暲组织专家为林彪的健康状况会诊。会诊前,林彪的老婆叶群向傅连暲暗示:给林彪作出有病的诊断结论。但傅连暲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违背原则和事实听命别人“关照”的习惯,他没有理会叶群的干预。专家会诊认为,林彪并无什么大病,一些不适应症状,只要他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坚持晒太阳、散步、吃青菜等,就可以很快好转。会诊后,傅连暲据实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他还诚恳地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他劝导一下林彪。毛泽东随即书写了一首曹操的诗《龟虽寿》送给林彪: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这首诗,具有激昂慷慨、积极进取、壮志凌云、不信天命、饱含哲理等特点。毛泽东对这首诗所欣赏的主要之点是其中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不信天命,要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尚属年轻的林彪,就长期称病、小病大养,毛泽东书此诗相送,不能不说是对林这种行为的规劝和含蓄的批评。 真挚的感叹 有一次,毛泽东与他的老同学谭世瑛拉家常时,毛泽东问:“世瑛先生,家里有些什么人呀?”世瑛回答:“我和婆婆子,还有三崽,一个已成家。”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地说:“这真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啊。儿女都在做些什么呀?”“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处。诗云: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毛泽东摘用“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这两句近乎口语的诗,回顾、重温旧日情谊,感叹世事变化之大、岁月之匆匆、年华老大及后辈的成长,表达见到老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高超的外交 毛泽东在与外宾谈话时,也常常引用诗词,使之大为生色。1956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就吟了两句诗: 万里长城今尚在, 哪见当年秦始皇。 两句诗是毛泽东巧化“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成的佳句。 明朝人林翰《诫子弟》诗云: 何事纷争一角墙, 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作者告诫子弟不必为一角墙与他人冲突,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死时不能把身外物带走,我们何苦为一角墙或几尺地争吵? 赫鲁晓夫是在1956年2月14日至25日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开始上台的。他上台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公开挑起中苏论战,把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企图使中国外交政策服从于苏联全球战略的需要。毛泽东针对当时中苏关系,在接见尤金大使时,将“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改成“万里长城今尚在,哪见当年秦始皇”,其用意是十分深远的。 毛泽东改动后的诗句,不仅更为明白直切,语气较强烈,表现了毛泽东处理国际事务的落落大方的宽容态度,而且是用历史事实表明,早在2200多年以前,中国就是高度统一的封建大国,令人惊叹的巍峨的万里长城至今雄峙东方,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某国是个什么样子呢!在这里,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的英雄豪气、豪迈胸襟,也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外交艺术。 独到的批示 1959年,毛泽东在一个关于福建沿海发生沉船事故的报告上批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同地球开战中,要有此种气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的两句。诗云: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毛泽东在批示中用上这两句诗,初看似乎不近人情,但他以“沉舟”喻“沉船”,鼓励人们不要为这一事故所吓倒,要看到“沉舟”旁的“千帆过”,“病树”前头的“万木春”。以此来喻示人们:损失是常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革命的事业还是要蓬勃向前发展的,不要为一沉船事故而沮丧。以诗的哲理性去批示一个沉船事故报告,这是毛泽东批示文件的独到之处,也是毛泽东巧用诗词的独到之处。 高明的释疑 1972年的一天,毛泽东同护士长吴旭君谈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我要请他到北京来,你看怎样?”吴旭君听了一时疑虑不解,便问道:“跟一个反共老手会谈?您不考虑舆论界对您施加压力?您不考虑自己的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毛泽东笑了笑,说:“你给我背背杜甫的《前出塞》吧!”吴问:“哪一首?”因为杜甫的《前出塞》有好几首。毛泽东先背了一句:“挽弓当挽强。”吴旭君就接着往下背: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百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传户诵的精品佳作。它喻示人们攻敌要攻其要害,抓贼要抓头子,办事要抓住关键。毛泽东诱导吴旭君背诵这首诗,实际上已经解除了吴旭君的迷惑。当吴旭君背完诗,毛泽东说道:“在保卫边疆,防止入侵之敌时,要挽强弓,用长箭。这是指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两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我们要打开中美间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选择决策人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把共和党这个最大的反共阻力挖掉事情就好办了,非找尼克松不可。” 毛泽东把杜甫的《前出塞》的中心思想与他找尼克松的缘由联系起来作了精辟的分析,使吴旭君的疑虑烟消云散,他连连点头,对毛泽东更加敬佩。 后来,中美关系的历史,真的就按毛泽东的构想向前发展了。 绝妙的批判 1971年10月16日,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和熊向晖等到毛泽东住处向毛泽东汇报接待基辛格一行访华问题,当顺便谈到林彪、叶群一伙仓皇出逃所乘的“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温都尔汗一事时,毛泽东连连地说:“我的‘亲密战友’啊!多‘亲密’啊!”还念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毛泽东接着还说:“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赤壁》诗是杜牧经过赤壁时,见当年赤壁大战遗留下来那些折断的铁戟,从而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们成败的慨叹之作。毛泽东以《赤壁》诗中的“折戟沉沙”类比林彪一伙的机毁人亡,既形象而又具有深意,这是对林彪一伙叛党叛国行径的巧妙而有力的批判。 摘自:《文史春秋》2002年第6期 相关专题: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