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街头献血”与“指标献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17:19 晶报 | |
作者:马少华 有消息说,从明年起,作为北京市三大中心血站的北大等3家医院将只负责采集街头无偿献血,不再采集单位指标献血。这使得这3家医院很担心,因为这3家“自采自供”的医院,能够采集到的街头献血并不多。“采血车出去一天,有时只能采几袋血,甚至一袋都采不到。” 这是在北京市的单位献血指标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它让我去想:“指标献血”,离得开离不开? 我自己在街头献过血,也做过单位的“献血指标”,感受反差很大:一位大夫对着挤着量血压的“献血指标”们说:“你们就挤吧,再挤就不量了!”仿佛大家不是志愿来这里为旁人献血,而是在这里排队为自己抢购便宜货。 而“街头献血”呢,一提起它,就会感受到自由、人道、明亮、温暖,仿佛血液本身都格外纯洁。它体现了当代人类对血液供应的制度安排的思考和选择:安全、平等、文明、自由和尊严。因此,在价值上,我总是乐见取消“指标献血”的消息,因为它恢复了献血的本质,恢复了献血这种行为本身的道义感。 血液供应是一种现实的社会需求,比其他现实的社会需求都更紧要,不是空讲道德理性就能填补的,也不是道德理性的逐渐培养能够救急于须臾的。它不一定依赖国家,如果人民自己就可以安排得很好的话。因为国家机器的运行不需要人的血液,需要血液的是人们自己。但是,国家对人和社会的基本安全负责任。因此,当人民自愿形成的制度安排———完全意义上的无偿献血不可能满足需求的时候,通过国家的支配力,一种半强制、半自由的献血机制就不可避免了。“指标献血”就是这么个东西。它的强制性令人羞辱;它的名称像一切名不符实的事物一样令人恶心。但是,它的结果令人踏实。 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许多不合情理的外在性强制或迟或早都要解除。废除“指标献血”的困难和危险至少现在恐怕要大一些。这种危险不是国家肌体的危险,就是人的肌体的危险,你我的危险。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