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级蓝领享受津贴”看政府角色定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16:47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晏扬 中新网12月17日报道,从今年起,山东省有关部门将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蓝领”实行奖励,全省已有104名工人技师开始享受每月200元的政府津贴,122名工人技术能手受到表彰奖励。据悉,采取上述措施旨在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鼓励工人技术人才的成长。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高级技工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级蓝领一时间成为紧俏人才。对高级蓝领人才实施奖励,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个奖励措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错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人才是白领还是蓝领,是高级蓝领还是一般蓝领,以及他们能够享受到何种待遇,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所谓“物以稀为贵”,在高级蓝领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即使不对高级蓝领实行额外奖励,他们也会享受到企业给予的优厚待遇,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相应地,高级蓝领人才会在市场的“鼓励”下迅速成长。换句话说,有了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对人力资源进行调节,就无须再由政府出面提高某种人才的地位和待遇。 应该注意的是,高级蓝领享受政府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津贴是有区别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够及时产生市场效益,研究成果的价值和专家学者的待遇,无法准确地通过市场调节得以实现。政府给予贡献突出的专家学者以奖励,是对市场调节手段的补充。而高级技工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市场,其价值(待遇)能够通过市场调节得以充分体现,无须再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一方面,在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级蓝领人才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给予他们特别奖励,短时期内并无助于缓解高级蓝领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现在高级蓝领人才短缺,市场作出的反应会很快传递到人才培养层面,无须政府干预,若干年后高级蓝领人才同样会逐渐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实际上,人才市场供求矛盾是不断转化的,人才结构始终处于调整之中,几年之后可能出现另一种人才短缺。到那时,政府是否要转而对另一种人才实行奖励而“冷落”高级蓝领呢?这恐怕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从深层意义上讲,政府对高级蓝领实行奖励,其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错位”的一种体现。政府管了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且市场也能够决定的事情,依然没能摆脱计划经济的旧思维,依然是计划经济的旧套路。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政府在缓解高级蓝领短缺方面就应当无所作为,政府完全可以在高级蓝领人才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来扶持技工学校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理顺人才机制,给高级蓝领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等等。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也才是解决高级蓝领人才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