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面对必然的拥挤——“春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1:18 晶报 | |
作者:曹林 无论我们发多少牢骚:春运涨价不听证啊,票难买啊,火车上的服务比平时大打折扣啊;无论我们有多少埋怨:票价为何不充分放开,交通资源为何不合理配置,春运市场为何不进行细分———牢骚发完了,问题问够了,我们终究得面对这样一个铁打的事实:春运路上必然的拥挤。 怎么会不拥挤呢?平时工作的人,读书的人,打工的人,在外流浪的人,在家的感召下,一窝蜂都踏上了返乡的旅程,这可是全民的流动啊;怎么会不拥挤呢?我国的铁路线不仅总量少,分布也非常不合理,不要说春运,就是平时,很多“热线”买票也很够呛——拥挤是自然的。 也就是说,在谈论春运难题时,苛求公共部门保证每个人像平时出门那样从容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把拥挤当作一个自然因素和必然前提来看待。春运已是燃眉之急,长篇累牍地论证什么体制弊病只是空谈,当下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如何将拥挤控制在“自然”范畴内而不至演绎为其他社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这时候的社会科学家要比物理学家、热能专家起更大更务实的作用。 心理学家要行动起来,对拥挤中的心理疏导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并尽快投入操作。面对供需矛盾所决定的容量和空间层次上的拥挤我们暂时无能为力,但自然的拥挤空间中的社会性情绪却是可以舒缓和调节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选择在火车上自杀的旅客呈20%的递增趋势,其中八成自杀案件发生在春节前后,春运期间车厢人多,空气污浊不畅,精神压力加大引起精神分裂症,很容易诱发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隆隆行驶的火车上承载的不是杂乱堆放的工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的心中沉淀着365天的风风雨雨,365天的酸甜苦辣,拥挤中人群的心理卫生需要疏导和干预。 社会学家和公共政策专家要行动起来,提出火车上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拥挤的环境中人的情绪是一触即发的,一点点小事,比如占座位、挤通道啊,从口角之争到大打出手,就可能引发较大的冲突,而拥挤的环境中情绪的传播又是非常迅速的,两个人的冲突很容易升级成群体性的骚动和混乱,最终演化为大的治安和安全事故。为了避免矛盾的恶化,交通场所的应急机制应该无缝地存在。 面对必然的拥挤,还需要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宽容和理解。乘务员要对乘客理解,人在拥挤的环境中情绪总会有点儿失控;乘客要理解乘务员,有限的服务人员在拥挤中日夜面对无数的乘客,他们确实很累;乘客之间要互相理解,出门在外都不容易,都是赶回家团聚,既然拥挤难以避免,我们何不坦然地面对共同地承担,暂时地让渡一点点自由,暂时地承受一点点拥挤,暂时地忍耐一点点难受。一点点节制,一点点平和,充实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必然的拥挤,需要我们共同承担。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