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福利院怎么过大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9日01:10 天津青年报 | |
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敬节所的大门可以不上锁,外人能够自由出入,大男孩能在所内与母亲团聚一晚,放烟花、写春联,“品尝”年味,享受团圆…… 百年前,福利院怎么过大年 -本报记者黄卫 当年广仁堂为节妇们立的规矩,就是使这些妇女丧夫之后能够保持节妇之道,将节妇与外界尽量隔绝,即使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采买也全部由堂内工作人员代办。广仁堂敬节所大门旁有一窗口,窗口内有个一米来高的大木圆桶,一面开口可以转动,称之为转桶,节妇们买东西即由转桶把钱及所需购买的物品告诉工友,工友买来后也仍由转桶递入,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堂内生活枯燥,日久天长,节妇们都成了好邻居,互相往来也像堂外住户一样,只不过不能随便走出广仁堂。超过12岁的大男孩被分配到宿舍居住后,只有在过年时才能见到母亲一面。每到春节,年三十晚上及大年初一敬节所的大门才不上锁,外人可以自由出入,大男孩也就可以在所内与母亲团聚一晚了,可以放烟花、写春联,虽然时间不长,但总算能够团圆。春节本来是团圆的时节,倘使没有亲人也就罢了,但母子之间只能见上短暂的一面,然后又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光绪二年,北方五省大旱,天津灾民日渐增多,当时的江苏人候补道盛宣怀等五人出资赈灾成立了救灾会,赈济灾民。光绪四年,李鸿章奏请将救灾会改名广仁堂,并由斜街移至西南角堂址(即现在的天津儿童福利院院址)。其宗旨就是救助贫困守节的寡妇,收养孤苦无依的儿童(主要是女孩)成为当时天津最大的慈善机构。据统计,现在儿童福利院周围的一大片房产,均为原广仁堂所有。 1949年1月至1951年9月期间,天津市人民政府先后接管了救济院育幼所、广仁堂幼女所、天主教仁慈堂、基督教公理会儿童福利服务站与托幼园、红十字会育幼院、长芦育婴堂等七个婴幼儿童收养单位。按照年龄分别安置在生产教养院的小学部及一、二育幼院。1960年改名为儿童福利院,设有小学、育幼和残疾儿童三部分,分别予以文化教育、生活抚育和特殊护理。到上个世纪80年代,孤儿减少,残疾儿童增加,儿童福利院才转向重点抚育残疾儿童。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