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僧王祠·鲍公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5日21:20 天津青年报

  僧王祠胡同位于西门外西关大街附近,是一条东西小巷,东口与从善里沟通,东口至故物场大街,胡同因此处原有僧王祠而得名。僧王祠堂早已湮没不存,故址在今纺织第四配件厂。

  所谓“僧王”就是近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清统兵大臣僧格林沁(1811-1865)。咸丰三年(1853),僧格林沁因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有功,晋封亲王。后驻兵镇守天津,在咸水沽、
葛沽一带利用海河水屯垦营田数千亩。在大沽海口和双港等地修筑炮台,在天津外围修建壕沟护墙,以御外侮,就是后来的墙子河和各座营门。1865年僧格林沁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军时战死,1869年,在天津西门外三官庙故址建立了僧格林沁公祠,又名僧王祠。

  据《天津通志》记载:光绪十年(1884),天津地方政府在僧王祠创设“天津官车局”,下辖5个分局,征收南北通道车辆捐税,并专供公差使用的官用马车。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天津绅士创办的“博济中西义学堂”就设在僧王祠内,请中西教习讲学,首批招生40人。民国时期,在祠堂旧址建立了救济院。解放后,先为自立织布厂,后改为纺织第四配件厂。

  鲍公祠胡同位于老城里,北起府署街,南至任家南横胡同,长108米,宽2.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为砖平房,多为明代建筑。因此地原有一座报功祠,被民俗讹传为“鲍公祠”而得名。这个地名使人误以为:这里原是为祭祀姓鲍的某个名人而设立的祠堂。

  报功祠是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天津百姓为纪念整饬使毛恺所建的生祠。所谓“报功”就是报答功德,所谓“生祠”就是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祠堂。毛恺,浙江江山人,在天津任地方官三年,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例如加强文化教育,扭转了当时尚武好斗的民风;在执法时“鞭笞不用”,引导百姓遵守法纪。另外,毛恺为官清正廉明,生活节俭,“自奉俭约,布衣瓦器,饭常蔬菜,衣食必以常禄”,受到天津百姓的由衷爱戴。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