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过年像 世纪全家福(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00:42 天津青年报 | |
947年陆熙成家的全家福 本报记者张博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远离家门的游子们都要想方设法地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一起吃顿年夜饭。在天津,有这么一户人家,全家每到大年初一时,都要去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而且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不但如此,这些全家福照片还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拍摄全家福照片的就是天津市民间收藏家专业委员会老照片收藏分会的陆熙成先生。 拍第一张全家福时我才3岁 在南开区王顶堤陆熙成家中,记者看到了那些已经微微发黄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最早的一张全家福是1947年拍摄的。 据陆熙成介绍,他家中共有5个孩子,他最小。他出生后不久,家里就开始在过年的时候拍摄全家福,而且每次拍摄全家福的时候都选择了大年初一。 1947年大年初一,那一年,陆熙成3岁,那年所拍的全家福是陆熙成保留的年代最早的一张。在这张照片上,陆熙成的母亲抱着他坐在前排正中,他的二姐和三姐站在两旁,父亲陆华钦站在他母亲身后,左侧是他的哥哥,右侧是他的大姐。陆熙成后来在整理家里的老照片的时候,发现这是他们第一次过年时拍全家福。从表情上看,陆熙成很严肃,眼神中略微带着一丝羞怯。陆熙成告诉记者,后来他听家人说,由于当时他年纪小,面对照相馆里的照相机还有些害怕,经过摄影师用玩具几次逗他开心,他才没有了害怕的感觉,老老实实地坐在母亲的怀里拍了这张全家福。 从衣着上看,陆华钦穿着西服、系着领带,陆熙成的母亲、哥哥、姐姐的穿着也很入时。据陆熙成介绍,他父亲陆华钦从广东考入南开大学,并从经济学科毕业,毕业后开了一家会计事务所。由于家境较为宽裕,每到大年初一,陆华钦便带着全家人拍一张全家福。给他们家拍全家福的照相馆是同仁照相馆,这是陆华钦的朋友也是同乡开办的照相馆。 这张全家福陆熙成珍藏了57年,照片已经微微发黄了,这张6寸的全家福合影记载了陆熙成的童年岁月。陆熙成指着照片对记者说,“当时我已经三岁了,能够自己站在地上与大家合影,可是母亲很疼爱我,还是把我抱在了怀中。在另外一张同一天拍摄的照片中,我就同哥哥、姐姐们一起坐在道具上拍摄了合影。”陆熙成还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能够到照相馆里面拍摄一张照片的人家,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特别是这张全家福,比现在的6寸照片还要大一些。 据陆熙成介绍,1947年以后,他们家每年在大年初一都要到照相馆里拍全家福合影。由于照相馆的老板跟他父亲很熟悉,所以,每年拍摄全家福时,他们家都要去同一家的照相馆。 公私合营前拍的全家福 那年我8岁 在陆熙成家中,至今保留着一张1955年拍的全家福合影。这张照片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从1956年以后,他父亲就不再是个体工商业者,而是由当时政府机关安排到了一个企业去做会计。解放后,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天津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许多私营企业都开始进行公私合营。到了1956年,他父亲开办的会计事务所也完成了公私合营。 谈及那个时代对他的影响,陆熙成说:“当时我年纪还小,而且家庭条件一直也还算是宽裕,特别是到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家的孩子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父母能够给他们买新衣服。当然,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到过年家里也买新衣服,但这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其实,过年,我最盼望的就是跟家人一起到照相馆里拍一张照片。” 于是,在1955年的大年初一,陆熙成与家人来到了解放路的一家照相馆拍照。记者在陆熙成家中看到的这张照片上,明显地能够看出一些变化。在这张照片中,陆熙成的父亲和母亲坐在正中,他的姐姐则站在了右侧,陆熙成和大哥站在父母的左侧。此时的陆熙成,已经8岁了,身穿崭新衣服的陆熙成,脚上穿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品牌运动鞋。他父亲的着装与以往相比还是有一些变化,已经不再穿西服,而是穿着当时流行的制服,脚上仍然穿着一双皮鞋。 “拍这张照片时,哥哥姐姐还都在读书,没有离开天津。而在此以后,大哥和大姐二姐就陆续离开了天津,但过年时仍要回家,依旧是在初一拍张全家福。”陆熙成告诉记者。 19岁的全家福最难拍 陆熙成家中还有一张1963年春节时拍的照片,他拿着这张照片介绍说,“当时,我大姐、二姐和大哥已经开始工作了,而且都是在外地,我还在念书。但两个姐姐还没有结婚,因此,每年过年的时候,她们都要回家来过年,初一拍全家福的习惯还在坚持着。” 1963年春节前,一封电报从宁夏发到天津陆熙成家里,跟往年一样,远在宁夏的大哥准备回家过年,当时他还没有结婚,一个人回来。得知这一消息,陆熙成很兴奋,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大哥了。他自告奋勇,要自己去接大哥回家。陆熙成的家离车站不远,他就骑上自行车前往车站接站。果然,哥哥如期地返回了天津,已经在一所财经类专门院校读书的陆熙成让哥哥坐在车后面,自己蹬着车子飞快地前行,在津城浓浓的年味中,把大哥接回家中。 陆熙成的大姐当时在水利部门工作,总部在天津,但经常到河北省各地去工作,这一年,大姐没有出差,所以,一家人就等着陆熙成的二姐从北京返回过年了,本来在电报中,陆熙成的二姐告诉了家里人乘坐哪趟车回家。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到车站接站,可是从那趟车下来的旅客都走光了,也没有见到二姐。也许是临时改了别的车了吧,但几趟从北京过来的车都没有二姐的身影,“家里人都非常焦急,那个时候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打个手机问一下就行了,家里人只好回家了。”这一年的年夜饭,全家人都是在焦急地等待中度过的,到了晚上十点钟,有人在敲门,“我打开房门一看,是二姐,当时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把二姐让进屋里,父母都很高兴,二姐坐下来后,就把自己坐车的插曲告诉了家人,原来,车到了天津站后,可能是扩音器坏了,二姐没有听到站名。二姐询问旁边的人,那个人告诉她到了天津北站,下站就是天津站,谁知刚开车后不久,列车员通过广播告诉乘客,前方到站终点站唐山车站。二姐非常着急,到了唐山,又换车返回天津,这样就迟到了很长时间,一场虚惊。 转天早晨,一家人又心情愉快地到照相馆拍了这张全家福。陆熙成介绍,从1969年以后,全家人很少能够聚在一起了,因为两个姐姐已经在外地结婚,哥哥远在宁夏,回来一趟也不容易,每到春节总有不能回家团聚的,后来,家里也就不再拍摄全家福了。从1947年到1969年,全家人共拍摄了20多张全家福,这些照片,有的被哥哥姐姐拿走了。但这三张最为珍贵的老照片却依然被陆熙成珍藏着。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