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天津地名考:掩骨会、抬埋会和白骨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01:18 天津青年报

  掩骨会、抬埋会和白骨塔

  谭汝为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人及家属是天津高度集中的群体。另外,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的农民,成为天津移民的另一主流。军旅性格中坚忍不拔的
硬性,与移民性格中燕赵慷慨的豪情相结合,形成天津人的性格主调———豪爽直率、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扶弱济贫。

  旧时天津城外西南一带旷野,是贫民随意埋葬亡人尸骨的“乱葬岗子”。因用苇席裹尸或用劣质棺木,丧葬简陋,掩埋不深,引来野狗扒席撞棺,争食尸骨,致使枯骨嶙峋,惨不忍睹。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天津士绅华龙藻联合志同者,上书主管衙署获准,由官府拨地200余亩,掩埋露骸,并在西关大街成立民间慈善组织———掩骨会,负责葬埋无人收敛的尸体。《津门杂记》载:“掩骨会,在西门外,有义地数处,葬埋异地贫民,每年春秋,并着人各处捡取暴露骨骸,以土掩埋。”今西营门大街东段南侧的掩骨会胡同和掩骨会东胡同,就是当年掩骨会的旧址。另外,在南开炮台庄以西还建立了“南掩骨会”,《津门保甲图》就标出这两个掩骨会的具体位置。红桥区河北大街中段西侧有抬埋会大街,以及抬埋会前胡同和后胡同。所谓“抬埋会”,就是清朝后期民间成立的,专为一些鳏寡孤独者和贫困无靠的人家料理丧事的组织。

  在广开四马路东侧曾有一座白骨塔,为收敛掩埋穷人尸骨用。塔为砖木结构,八层八角,高8米余。这座白骨塔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时任天津知府的湖北籍人熊绎祖倡导修建。同时发起成立“天泽会”,由商家绅士集资捐款,购置义地,以葬埋穷人尸骨。该塔在民国六年(1917)被洪水冲毁,后重修。白骨塔四周空旷人稀,后成为刑场。1927年,中共天津地委书记李季达在此英勇就义,时年不足30岁。后百姓逐渐在此建房成巷,逐渐繁荣起来,白骨塔被围在居民居住区之中。1966年,该塔被拆除,建成民宅。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