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昆吴延展连曲社 曲径之处调悠扬(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00:14 天津青年报


侯永奎在《夜奔》中饰演的“林冲”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甲子曲社的老人们为昆曲几乎投注了他们所有的心力


  本报记者沈沂

  每隔半个月的星期日,南开大学的一处幽静的住所内,便会传出清柔婉转、优美动听的唱腔,那悠扬的曲调引人驻足,即使作为外行的记者怎么听也听不清楚唱词,却依然感动于昆曲生生不息的魅力。甲子曲社,天津硕果仅存的业余昆曲社,1984年发起曲社的陈(受鸟)教授如今已95岁高龄。虽然耄耋之年,但对昆曲的酷爱却八十年如一日。同她一样,甲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子曲社的二十多位老人均为昆曲投注了他们所有的心力。用他们的话说,昆曲在天津100多年,专业昆曲班不过在天津兴盛了10年,这种古老的艺术之所以在津门得以延续,完全依赖于民间业余昆曲社的力量。

  民国以来,津门陆续有昆曲的业余组织出现,如1913年王季烈创建的“景憬社”,以后又有“审音社”、“咏霓社”、“彩云曲社”、“绿蕖曲社”、“渊和社”、“一江风曲社”等。在一些学校里也是曲社林立,工商学院的“工商曲社”,南开中学的“南开曲社”在天津较为著名。甚至,在天津的一些京剧票房里,也增加了昆曲剧目的排演。

  阳春白雪品典雅 百戏之祖戏源头

  和京剧、河北梆子等风靡津门的戏曲相比,昆曲太过阳春白雪。没有文学根底的人,即使是看着唱词也未必懂得意思,更何况仅仅是听了。什么“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什么“齐梁词赋,陈隋花柳,日日芳情迤逗。”什么《牡丹亭》,什么《桃花扇》。看着昆曲的剧本,记者好像回到了大学里上古文课老师留的作业———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国时期大学的中文系,学生们都要学习昆曲。”甲子曲社曲友张家骏介绍,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与历史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希腊和印度的戏剧都早已绝迹,只有昆剧至今仍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剧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可以说昆曲是戏曲中的雅品,是戏苑百花园中的一株幽兰。

  士农工商皆喜好 下里巴人爱曲舞

  清末民初,天津盛行京剧和河北梆子。民国七年(1918)夏天,昆曲班荣庆社首次来津,从此为昆曲在天津舞台上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昆剧的繁盛时期拥有大批技艺高超的演员。昆曲演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戏班的职业艺人,从京城到乡镇都有专业昆腔班,流动演出于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各个行当的精英;二是士大夫蓄养的家班、家乐,以示风雅,凡名妓、家姬都能串戏,士大夫本身也是串戏迷,其水平不亚于专业戏班,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三是业余“串客”,士农工商皆会唱曲。

  昆曲典雅华美,文学性很高,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让人纳闷的是,在它的发展和极盛时期,却有很多不谙文学的人在演唱,更有很多下里巴人为它如痴如醉。“这种现象的确很奇怪,因为在过去,唱昆曲往往根本不知道他们唱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艺人学习昆曲,完全是靠老师的口传身授,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听戏的人喜爱昆曲悠扬婉转的曲调,优美传神的舞蹈,是否能听得懂唱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张家骏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宣布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正是因为昆曲独有的魅力。

  如同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一样,虽然在巅峰之后慢慢衰落,却在民间生根发芽,难以磨灭。

  词高句雅意境深 身段形象达词义

  昆曲的词句高雅,舞台动作更加讲究,舞蹈身段完全与词义结合。

  昆曲名段《林冲夜奔》第一段曲牌《点绛唇》唱词:“数尽更筹,听残玉漏,逃秦寇,好叫俺有国难投,那答儿相求救。”前两句描写林冲在夜间行路的情景,末三句诉说自己的遭遇,所处的环境。这几句唱词,大略介绍了林冲的遭遇。

  “数尽更筹,听残玉漏”的身段,是双手平伸,走左右弧线形,象征所挂的玉漏。“逃秦寇”,作“跨虎”转身向上场门外高指,表示回忆古人的遭遇。“哎,好叫俺有国难投”,用双手先后拍自己胸膛,踢“月亮门腿”,半转身,面向后,急走半个圆场,右手按剑,左手摊掌扬出,表示自己是个男儿没落得毫无办法。“那答儿相求救”,左手有力地向前指,半转身,踢腿,云手转身,两臂一屈一伸,左右两次,再向正面摊掌,双手分开,停住,表示求救无门,束手无策。这些动作、身段,可以说完全是形象的舞蹈语言,使观众很清楚地看出他所表示的意思。接下去是八句诗:“欲送登高千里日,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影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八句话表述林冲悲愤难抑、不由得伤心落泪的情景,每一句也都有相应的舞蹈动作。

  同咏掀起昆曲潮 迁居京城终沉寂

  同咏社的兴起,形成了天津业余昆曲的黄金时代。同咏社初名咏霓社,成立于1923年,主持人是名曲家许雨香。当时清唱定时排练,地点常在许家。每次下午唱起,所唱不仅仅是某出戏的一二支曲,而是全剧一出。一直到吃完晚饭,唱到晚上十点才散戏。

  同咏社的社员众多,生旦净丑俱备,有条件进行彩排,演出地点在日租界花园礼堂、黎家别墅和春和大戏院。所演曲目多为精彩之剧,《吟诗脱靴》(《太白醉写》)、《起步问探》、《乔醋》、《卸甲封王》、《埋玉》、《闻铃》。有的时候,还请专业昆曲演员参加演出,以资观摩。在同咏社成立的几年间,活跃了天津业余昆曲活动,直至“九·一八”事变之后,才不再公演。而1936年后,许雨香迁往北京,天津的曲社活动也就沉寂了。

  荣庆绝响扬国外 战乱水灾毁曲社

  1928年秋天,日本为庆祝昭和天皇即位,荣庆社受邀前往日本演出。演员除了韩世昌以外,有小生马凤彩、耿斌福,旦角马祥麟、庞世奇,老生兼唱老旦、小丑和花脸的小奎官,武生侯永奎,小花脸张荣秀和侯书田等人。场面有吹笛的侯瑞春和田瑞亭,吹笙的侯瑞春的学生赵淡秋,二胡王玉山,打鼓侯建亭和唐春明等,共计二十几个人……在中秋节后由天津出发,到日本东京、大阪等几个城市,往返40天。演出的剧目,全是折子戏,有《思凡》、《琴挑》、《闹学》、《胖姑学舌》、《游园惊梦》、《佳期》、《拷红》各剧……

  为了使昆曲能继承下去,荣庆社曾组织过“荣庆社昆曲科班”。招收了一批孩子和内部人员的子弟,在天津劝业场天外天剧场学戏和演出。然而,太多的战乱和灾难,没有让这个培养后起之秀的科班存活下来。

  “卢沟桥事变”后,战争使人心惶惶,戏院上座率下降,又没有基金,科班被迫解散了。曲社仍在天津演出,又吸收了一些京剧界的演员和后台工作人员。1939年天津闹水灾,历时两个月左右,曲社更是一落千丈,很多演员干脆转行唱了京剧。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