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倒“苦水”:农民增收还要扶持(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20:58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孙娟 作为一名来自山区的农民代表,徐承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讲的自然少不了。来到福建团驻地,记者想见的第一个代表就是他。不过当我提出请这个闽北地区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讲讲他的致富心得时,这位种过田、当过兵,说话做事都有板有眼的带头人不谈经验,却向记者倒起了“苦水”。 负担重、日子穷,产粮基地急需国家扶持 闽北地区的许多县都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种粮不仅仅是当地农民的主业,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国家对部分产粮大省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南屏各县都一直没能享受到,徐承云告诉记者,现在一户农民种田没有多少收入,一家三口人如果耕种三亩地,年均收入才有1000元左右,农民一年到头忙碌在田间地头,可日子过得还是很穷。所以,希望国家的优惠政策能早日落实,将补贴交到农民手上,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加他们的收入。 支农、扶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徐承云一直强调自己是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因此来了就得为农民兄弟说话。闽北地区山多,森林覆盖面积达到80%,一直以来当地都是靠山吃山,在发展农林经济上做文章。近年来,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闽北许多曾经由林农自己经营的山林都被划入国家生态工业林的范围。“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在这一点上林农们都能理解,不过现实中也碰到了些新问题。目前生态工业林的养护和管理仍由地方负责,这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国家的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使护林工作面临许多困难,由于看护不利导致林木被盗伐的现象屡禁不止。徐承云希望,好钢能要用在刀刃上,好政策的实施也要在各个环节上给予积极配合。 已经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徐承云,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活:抓好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广开门路;依托村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小水电;加大资金投入,修好村路,改变一直以来山高路难行对当地引资的制约……在徐承云的口中,记者没有听到大话和空话;从他身上,所感受到的是真诚和朴实。 采访时,记者问徐承云,“你是全国劳模,曾入选全国百名优秀退伍军人,获得过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头顶着那么多荣誉,肩头还扛着全村老小的重托,压力大不大?”徐承云回答说:“有压力,但这些都是村民大家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话虽然简单,不过确是实实在在。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