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代表:科学招生 科学培养 科学就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5:1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张先国、李永升)“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国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不管接受哪家媒体记者的采访,这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代表“雷打不动”的开场白。他认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必须从源头抓起,紧密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制订科学的招生计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实行科学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顾海良代表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他说,无论是总结去年的政府工作还是部署今年的任务,温家宝总理都提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这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去年是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毕业生总数比上年增加了62万人,而就业的毕业生增加了60万人,就业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这个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今年,毕业生总数达到280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68万人,就业压力再次增大。 “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并不是扩招惹得祸,”顾海良说,“扩招增加的62万人如果不上大学,作为社会劳动力也得就业,只不过上了大学后,他们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更高了。”他认为,大学生就业面临压力,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人才的结构、能力、素质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高等教育尚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 顾海良代表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最根本的措施是要“以销定产,适销对路”。首先要打破过去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招生计划制度模式,要根据不同省市或区域的人才需求特点,科学制订招生事业计划和来源计划;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型专业的设置;此外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改革课程设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他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政府、学校和学生三方要共同努力。政府除了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外,还可以制订一些促进毕业生合理就业的政策引导措施。比如,去年5月制订的西部人才规划提出,对考研究生差几分未录取的学生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西部地区工作一年后再上研究生,受到普遍欢迎。 近三年以来,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就业供需比高达1:10左右,均位居全国高校前。顾海良代表说,促进毕业生就业,除了学校自身的实力外,学校对学生的服务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就业资源,疏通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渠道,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顾海良代表拿出“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表”分析说,从地域分布看,去年到大城市就业的占65%,比上年减少了11个百分点,到省辖地级市的则增加了11个百分点,而到县及县以下地区的依然很少,维持在3%左右;从单位性质分布看,到国有企业的减少了12个百分点,到非公所有制企业增加了6个百分点。 “这组数字虽说是武汉大学的个案,但也可看出大学生就业走势的端倪,学校要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覆盖面,将原来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目光,扩展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他说,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部分学生来说,与其在大城市扎堆找不到工作,不如到那些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城市去创业。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