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林毅夫:发展阶段、风险特征与金融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7:25 人民网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非常同意罗伯特·希勒教授讲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不一样,所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不一样,在处理生产与生活中所碰到的风险的制度安排也需要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不一样。

  每个人在他一生当中,能够工作获得收入时间大约是在20岁到60岁之间,但是他的消费自出生开始就一直都有,60岁退休之后也有20年左右的时间需要消费,收入和消费之间有时间的不一致性。而且,在能够工作的时间段里,也可能因为个人的健康因素,外在的天候、商业周期、金融危机、社会危机等的冲击,而失去获得收入的机会。因此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来克服上述的不一致性和风险对每个人的生活、生存都非常重要。

  今天,罗伯特·希勒教授主张的是在21世纪应该有的六大金融创新以克服人们可能面对的风险,但是,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即使在原始社会里也有。原始共产社会是游猎社会,一群猎人出去,能否捕获猎物不知道,获得的猎物也无法储存,在这种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克服生命周期中生产和生活时间的不一致,以及收获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制度安排就是共产共享,但是,这样的制度安排不能避免某些公社成员的道德风险。

  后来,技术变迁,生产力发展,生产技术由游猎变为农耕,粮食生产的确定性比游猎大,而且粮食也可以储藏,在这种状况下解决生活和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以及生产的风险,就由原始共产社会进入到了以私有制家庭为单位的安排。一个人出生以后由父母抚养长大,工作时抚养年老的父母,自己年老时由子女奉养,有收成时将一部分粮食储藏下来以备荒年的需要,同时,又发展出宗族以及借贷市场等等来克服单个家庭不能克服的风险。

  罗伯特·希勒教授认为他主张的六项金融创新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很激进的,从原始社会的共产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产的制度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但是从激进的程度来说,今天罗伯特·希勒教授所主张的创新的激进程度应该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技术和风险特性来设计、解决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碰到的生产与生活的时间不一致性和收入的不确定性。罗伯特·希勒教授所主张的六大金融创新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但是就像刚才吴教授所说的,我们现在是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同时。还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阶段,在这三个转型并行的现况下,在这里我也想提出六大金融制度改革或者是创新。这些项目从罗伯特·希勒教授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相当传统的。

  第一个,需要赶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障的基金要赶快充实,这个基金不充实,将来会变成财政和社会的危机。

  第二个,必须彻底进行银行体系的改革,银行现在的呆坏帐比例高达20%,甚至更高,如果不解决只能有两种可能,一个是银行破产,一个是政府靠印发钞票来填窟窿,造成很高的通货膨胀,两者都将使我们现在放在银行里的10多万亿存款遭受到巨大损失。

  第三个,资本市场应该做到决大多数上市公司是赚钱的,是能够分红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分红来获取收益,基金也可以帮助个人投资者选择比较好的上市公司,而不必靠坐庄、炒作来获利。

  第四个,建立社会诚信。到药房买的药没有假药,到市场上买的蔬菜、水果没有农药残余,任何商店做到童叟无欺,对别人不必提心吊胆,处处提防。

  第五个,建立信用体系,使我们短期内资金周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用未来的收入做抵押来借钱,以渡过当前的困难关。银行也不用成为必须有抵押才贷款的当铺。

  第六个,必须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我国现在每年农村和城市各新增八百万个劳动力,只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才能让他们都有工作,才能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只有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才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上述六项改革都是非常传统的,但是在目前来说都是急迫需要建立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建议我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他提出的金融创新,但是,只有“过好日子,才能考虑过年的事”。如果这些改革成功了,我们才有可能去尝试罗伯特·希勒教授建议的创新。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