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议案追踪:为种粮农民要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00:08 CCTV经济半小时

  去年中国经济的数字里面,大部分是值得高兴的成绩,但也有一些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从种粮上得到收入已经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水平。那么,怎么才能提高种粮的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在代表中间收到了很多这方面的议案。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的安徽代表团的会务组,《经济半小时》的记者看到代表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团的高允连代表向会务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资金支持力度的议案》。用高允连自己的话说,他的这份议案是一份为种粮农民要“钱”的议案。

  当记者来到安徽代表团驻地的时候,高允连正在就他的这份议案向其他两位代表征求意见。高允连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农民种粮的一个制约因素。

  农民出身的高允连平时最关注的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他经常在农村调研。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由于粮食生产投入大、成本高,种粮农民的收入并不乐观。高允连:“农药、化肥等等,物资在大量地涨价,粮食没有涨价,肯定讲就是没有效益。没有效益的话,就丧失了种粮的积极性。”

  在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村民申万强告诉记者,他们家六口人,靠种11亩9分承包地生活,一年打的粮食,扣除掉成本,基本上剩不下多少钱。想挣钱却挣不到,只能家里收点粮食,够小孩吃的。

  像申万强这样收入偏低的纯农户在全国并不在少数。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0至2002年,全国农户中收入减少的占到了42%。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种粮农民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是他们无法取得较好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姓郭的农民告诉高允连,去年他本来想向农信社贷2000元钱购买化肥,但直到过了施肥的时节钱还没有贷下来,结果他种的小麦因为没有施肥而大部分没有长起来,损失了三、四千块钱。对于这一点高允连说:“国家的商业银行也好,或者是信用社也好,在这个计划,领导操作方面太烦琐。”

  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像这位郭姓农民的情况,在农村中非常普遍。许多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耽误了生产。另外,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不足,也给农民种粮带来很大的风险。

  在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名叫陈兴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陈兴汉就靠种粮种成了“百万富翁”,人称“陈百万”。而如今,陈百万却遇到了麻烦。

  当《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到后陈村的时候,陈兴汉正在指挥工人加固围堤。去年淮河流域的内涝,使陈兴汉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种的1300亩水稻全部被淹,颗粒无收,前期投入的十几万元打了水漂,什么也没有换来,这使他陷入了极大的困境。陈兴汉告诉记者,去年他贷了5万块钱,受灾了之后,根本拿不出钱来还。

  由于还不上去年借的贷款,农信社不再把钱贷给陈兴汉。没有了前期投入资金,陈兴汉有几百亩土地已经过了播种期但还没有种上小麦,这半年只能抛荒了。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被大水冲坏的围堤、排灌渠等水利设施没有钱去修复,这令陈兴汉十分着急。但是陈兴汉却坚决不打算去修复,因为他认为:“只要一下雨,我种什么又淹掉了。”

  陈兴汉种粮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他就因为开荒种地而被开除过党籍,还蹲了一年的监狱。改革开放后,陈兴汉干劲十足,开荒土地1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并被评为全国劳模。陈兴汉至今还记得,1990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来他家作客时的情景。陈兴汉:“在我家楼上和我座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讲了允许你探索,对我鼓励很大。”

  后来,随着成本的不断升高,种粮的效益开始下降。但对土地的感情让陈兴汉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然而现在,资金短缺这个难题把陈兴汉给难住了,甚至让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陈兴汉告诉记者说:“吃那样苦还不如到外头去打工,是灰心了。”

  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许多农民因为种粮食投入大、风险高而放弃种粮,土地抛荒的现象非常严重。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已经不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下降,2003年只有8600亿斤。针对这种情况,高允连认为有必要提交一份扶持农民种粮的议案。高允连说:“要对农民加大种粮的资金投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已经是我国当前的当务之急。”

  作为加大对农民种粮资金支持力度的措施,高允连在议案中提出,首先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兴办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其次,加大国家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经济半小时》记者:李卫兵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