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为代表委员推荐好书: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18:24 人民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决定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向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报告说,去年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这些都表明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那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又给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推荐了哪些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好书呢?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1.《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陈佳贵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

  为促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批专家从1997年下年开始,对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社会救助、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1997年到2001年,他们先后调查了大连、上海、镇江等十多个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情况,考察了沈阳、长治、合肥等二十余个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的改革与建设情况,还考察了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培训政策等。根据调查,这些专家学者撰写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本书就是这些报告的汇总。它体现了专家学者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跟踪研究的最终成果。这些报告涉及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上能够反映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全貌。

  2.《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全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教材之一。全书以社会保障基本经济理论为纲,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宏观运行机制;从经济学角度,以再分配领域政府与市场或者说干预与自由、公平与效率为主要线索评介了社会保障理论的各主要流派及其对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影响。本书还介绍了贫困理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和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总结和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源配置作用的有关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平衡理论及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理论。

  3.《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4——转轨中的城市贫困问题(人口绿皮书)》

  蔡昉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年7月

  在从二元经济转向一元经济,以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享受到资源配置效率和激励机制转变的增长效应,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一部分群众陷入特殊的困难状态,乃至贫困状态。中国城镇贫困问题的产生,又有其特殊的原因,需要认真分析,寻找积极的治理对策。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这本《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就选择了城镇贫困问题作为主题。报告的内容涉及中国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失业下岗职工的状况、女性职工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等,重点探讨了城市贫困问题。

  在结构上,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三个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一回顾和分析了过去13年、过去5年和2002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估计。专题报告二对中国当前的就业、失业形势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专题报告三专门报告了中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下篇共分11章,分别从城镇贫困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和分析。

  4.《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景天魁主编,华夏出版社,2001年5月版

  作者认为,当前的社会保障研究严重存在理念的缺失或“赤字”,以至于在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基本的目标和原则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且由此造成目前各类政策和制度相互冲突,在具体工作和理解上也有偏差。为此,他们提出了基础整合的理念,并构建了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

  所谓“基础整合”,可以概括为六个“基础”和六个“整合”。其一是以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底线,整合多元福利;其二是以卫生保健为基础,整合多层次需求;其三是以服务保障为基础,整合资金、设施、机构、制度等多方面保障;其四是以就业为基础,整合多种资源;其五是以社区为基础,整合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其六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整合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概括起来就是:守住底线,卫生保健,强化服务,就业优先;依托社区,城乡统揽。这套新颖的理论很值得我们关注。

  5.《社会保障分析导论》

  郑秉文、和春雷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

  本书是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采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比分析了多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我国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并对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立顺应国际潮流的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重构》

  冯兰瑞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通过对过去近50年历史的考察,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没有立法,仅仅依靠一些暂行规章试行办法以及临时性措施,是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的。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几乎都是先立法,以法律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我国的做法却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法律。

  为此,本书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是,高度社会化的、多层次的、全国统一的、法制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并对这个目标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完整的论述。在作者看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级的社会保障基本法;第二层次是社会保障的主干法,如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等;第三层次是中央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法律性文件及各个政府部门的规章。此外,还可能有一些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经过整理、编订,形成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典。

  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

  杨团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直陷于被动配套的状态,不仅制度设计分散化,制度执行非规范化,尤为缺乏针对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基础分析和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建设的长远考虑。这种长远考虑包括对于社会保障的国际模式对本国的日益加深的影响;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原有制度、未来制度衔接中发生的利益重新分配,制度治理结构中一元化与多元化的思想和方式的冲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充分反思基础上重做整体设计。今天看来,书中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仍未过时,甚至已经成为现行的政策改革方向。

  8.《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

  中国科学院国情小组,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在明确界定失业率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的真实失业率及相关GDP损失量作了估计,并尝试从人口学、结构变动、市场转轨和工业化技术路线等四个背景下来讨论失业率增长的原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中国就业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人口适度增长和就业结构迅速变动,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最优先的目标和任务,它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经济改革的最优先目标和任务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全书的最后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把降低城镇真实失业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及各级政府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第二,统计城镇真实失业率,像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一样定期公布;第三,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四,积极发展城镇非国有经济,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第五,尽快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第六,开辟再就业资金新渠道,有效使用再就业基金,开展大规模城镇基础设施,作为战胜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9.《福利国家经济学》

  巴尔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这本书是国际著名的福利经济学家、福利国家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巴尔教授的“抗鼎”之作。该书在我国研究社会保障的学者中间有较高的知名度,引用率较高;它代表了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问题的最新动态,处于学科最前沿,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巴尔教授在应邀专门为中文版的出版而撰写的近一万字序言中,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做了评价,并对正在进行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政策建议,例如,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贫困救济、医疗保险、高等教育等领域有可能适用于中国的政策取向提出了他的看法。最后,巴尔教授真诚地告诉中国读者,“最关键的是在设计政策时要尽可能地简单,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度能力有限的国家,像其他那些稀缺的资源一样,要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些能力并使之效用最大化。”

  10.《失业经济学》

  袁志刚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

  本书对宏观经济中的失业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与深入的理论思考,在分析比较经济学在失业问题上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失业涵义和计量,详尽考察了世界各国的失业情况,着重对失业成因的理论做深入探讨,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政府在治理失业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最后得出对于失业问题的理解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服务,虽然出版于1997年,但对目前我国失业问题的治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访整理:李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