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记者连线上海--“哥哥是我们的骄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22:41 城市快报 | |||||||||
记者张博/城市快报 提到地学会,提到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张相文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人物。天津社科院罗澍伟研究员告诉记者,张相文先生的堂弟张天麟先生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本报记者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电话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张天麟先生。已经耄耋之年的张天麟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相文是我同族的哥哥,比我大40多岁。哥哥是我们
年少萌发地理志甲午战后始专攻 张相文(1866~1933),字蔚西,号沌谷,江苏省泗阳县人。据张天麟介绍,张相文在青少年时代就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日战争后,张相文因痛惜清政府将宝岛台湾割给日本,开始关心地理。经过几年的悉心钻研,他在地理学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1899年,张相文进入南洋公学深造,专攻历史地理,同时兼教外院留学班的国文、地理等课。1900年,他将地理学讲稿加以整理,编著了两种地理课本:《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后多次印刷,“销行量达二百万部以上”,我国的地理知识由此得到了第一次大普及,“由是海内谈地理者无不知之”。从此,张相文开始了从事地理教育事业的生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一份推行“新学”的教学大纲,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份大纲。当时规定的学制是“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学”5年,7岁入学,共计14年,但年年均开设地理课。 在这份“教学大纲”中,对“初小”地理教育目的要求,还作了以下说明:“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兼破乡曲僻陋之见;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并规定:第一年讲乡土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第二年同前;第三年讲本县、本府、本省之地理山水、中国地理之大概,等等。《奏定学堂章程》自颁布到清政府灭亡仅仅7年时间,然而这份章程对在中国推行新教育制度起了历史性的作用,对确立地理课在我国近代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鲜明的———在中国近代最早的地理教育观念中,乡土地理已置于地理课程中的一个核心地位。可以说,正是张相文等近代地理学者的努力,使得地理学这一近代科学走进了国人的课堂。 沽上教学整五载三项第一落津门 1907年,张相文到天津女子师范学堂任职,从此开始了他在天津的五年教学生涯。而在这五年中,中国近代地理学的标志性事件就发生在天津。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祥地之一,近代中国地理学的三个第一就落户在天津。 据张天麟介绍,1907年秋,张相文任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教务长,一年后升任校长,兼在天津北洋师范学校讲授地理课。张相文1908年出版的《地文学》,首次将生物界纳入地理学,具有开创意义。1909年,张相文在天津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出任会长。1910年编辑《地学杂志》月刊。中国地学会成立不久,张相文就组成了我国第一支研究地理学的队伍。以后又陆续吸收了许多地理、地质方面的专家,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完成首部地文学足迹遍布黄淮北 据张天麟介绍,在成立中国地学会以前,张相文在天津专心撰写有关自然地理学的著作。1908年,张相文编著了我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地文学》是张相文的代表作,篇幅虽然不多,但附有中西对照表15页,彩色地图10余幅,插图80余幅;内容分星界、陆界、气界、水界和生物界五部分。除将土壤内容附于陆界内未单独列一篇外,实际上此书已包括今人所编普通自然地理的全部内容。 张相文在编完《地文学》之后深有感触:“地文学者,地理学之精髓也”,一语道破了自然地理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他的这种见解,首阐于晚清,为改革我国旧地学向新地学方向发展指出了一条重要途径。 据张天麟介绍,张相文除了向书本学习地理知识外,还重视实地考察。他曾跋山涉水到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各地,踏遍长城及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相继写出了《论导淮不宜全淮入江》、《中国地理沿革史》、《西游录今释》、《南园丛稿》等数十篇地理专著。张相文以毕生精力从事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发展中国近代地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功绩,成为张天麟等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