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影响粮食生产因素很多 靠种粮也能致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10:16 新华网 | |||||||||
新华网三亚4月18日电(记者王英诚、周正平)“中国人多地少,种植传统品种的水稻很难使农民致富,但通过我们多制好种,可以支持广大农民兄弟通过种植粮食‘曲线致富’。”著名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说。 在此间召开的“2004年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现场,袁隆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这位年近76岁高龄的科学家表示,大力研究杂交水稻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袁隆平提出了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切实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4条建议,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献计献策。 袁隆平主张鼓励农民不要用全部农田种植粮食,而应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袁隆平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很多,如农村建设城镇化、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林等。他说:“要真正解决粮食问题,惟有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入手,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保证农民增加收入和我国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把他的“曲线致富论”归纳为: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的同时,农民可以拿出多余的土地去种植效益更高的作物,最后使农民实现富裕。1974年,袁隆平利用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的特殊不育野生稻资源,成功地突破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从此把杂交水稻和袁隆平这两个耀眼的名字牢牢刻在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 眼下,袁隆平正在海南南繁基地亲自领导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杂交稻”研究,目标亩产是900公斤。据记者了解,这个项目的第二期研究目前已经成功,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时间不等人啊!如果再不加大研究力度,我们都很有可能会落在别人后面了。”但袁隆平对他研究的超级稻项目充满了信心。 从1968年开始,来自湖南的袁隆平几乎每年冬天都到海南岛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一转眼30余载过去了,从1974年选育出“杂交水稻”起,袁隆平已经在海南选育出了数十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将育出的大批种子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 袁隆平认为,“超级杂交稻”研究的第二期目标实现后,中国的稻田可每亩增产150公斤,按年推广2亿亩计算,每年能增收300亿公斤,可多养活7500多万人口,这对“谁来养活中国”是一个有力的回答。虽然已近76岁高龄,但袁隆平对“超级杂交稻”的早日成功依然是壮心不已。第二期超级稻研制成功后,他将和其他科研人员立即着手第三期超级稻的研制,此阶段研究难度将高出前两期。目标亩产900公斤,他希望能抢在2008年,即他80岁的时候取得成功。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