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 天津人出门打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00:51 城市快报 | |||||||||
租车提前订 拉客要上门 绝无勒索事 收费按行规 记者王志辉/城市快报 正如火车不可阻挡地闯进中国那样,汽车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像蚂蚁般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汽车在天津迅速发展,街头到处可
不过,那个时候“打的”可不像现在这样,伸手就能拦车,上车之后想去哪都行。当年虽然也是出租车,但打车的人也是属于中产阶级,每次打车,都要提前通知车行什么时候来家里接人、要去哪里等等。“老板,我是孙老板家的管家,我们老板明天要去维多利亚花园,烦请您到家里接一趟。”“行,我保证给您了老板选辆好车,都是老熟人了。几点车到府上啊?”“明天上午9点吧,别忘了。”“行,没问题,一准到!” 经营出租车的人大都是购买比较陈旧的汽车,外表加以喷漆修饰,内部再换些零件便做起出租车生意。而且除了提供一般乘用的轿车外,还可以提供结婚用的“花车”。这类“花车”有的挂红绸子和纸花,高级的是用鲜花编成双喜字和各种图案,租赁的价格很高。 出租车这行收入非常好,许多人看上了这条发财的“道儿”,慢慢地出租车行越来越多,后来发展到全市拥有40多家出租车行,比较有名的有美记汽车行、光裕汽车行等等。这些较大的汽车行一般都有四五部卧车出租车,有的达七八部车。还有的人有一两辆汽车出租但没有固定的地方,即当时所谓的“野鸡”汽车行。但是,不论是正式汽车行还是个人的出租汽车,在收费上虽然没有标准,但都是按行规收费,没有欺骗勒索客人的事情发生。 汽车进津总督先“骑” 从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宣告制成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天津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口岸城市,汽车不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这个“怪物”喝油跑 1901年,外国的汽车运到中国,就是专门供皇家使用的“贡品”,慢慢地才供给官僚使用,平民百姓根本无缘。天津虽然当时也属于“天子脚下”的“皇城根”,但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汽车”。就算是身在“万民之上”的“老佛爷”,第一次看到汽车时,发现司机竟然要坐在她的前面,也不由下了“让司机跪着开车”的可笑命令。 1908年农历十月初二的清晨,初秋的朝阳还是带给了人们阵阵的暖意,大经路(今中山路)的直隶总督衙门(今金钢公园和第二医院一带)里“走”出了一个浑身乌黑,带着四个轮子的“铁怪”,这是直隶总督杨士骧乘坐汽车前往新车站巡视。这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天津的老百姓在此之前,几乎就没有见过汽车。 当时,人们除了惊讶,还外带些害怕,“铁怪”有一对雪亮的“大眼睛”和一个长方的“脑袋”,在它胖胖的“身子”上,可以“骑”着四个人,并且还有一个棚子可挡风避雨。“这个家伙不用马拉就可以自己跑!”“你听,还有‘砰砰’的响声,屁股后面还有烟!”“你看,‘骑’在上面的人有一个手里握的圆盘好像就是缰绳,能控制它呢……”各式各样的评论伴随着“铁怪”的前行而多了起来。 有眼尖的人看到直隶总督杨士骧在上面:“咱总督大人骑在上面呢,这说不定是西洋的什么新鲜玩艺。”更有一些见多识广的人说:“哎,这好像就是传说中的‘四轮电’吧!听说是洋毛子造的新玩艺,不用马拉,不用人推,只喝油就能跑,咱‘老佛爷’打早就有了这么一个新玩艺了!”第二天,报纸对这件事都有了报道,直隶总督杨士骧乘坐汽车前往新车站巡视,这也成为了天津行驶汽车的最早报道。 当时人们称汽车为“四轮电”,汽车公路称为“电车道”,汽油叫“电水”。只不过一开始,汽车只是高官显贵的专用品,普通百姓只有瞧着的份了! 天津满街进口车 当时的天津是一个口岸城市,又兼有英、法、日、意等国的租界,汽车发展比较迅速。从民初到解放前,天津汽车的进口量仅少于上海。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天津街上跑的都是美、英、德、日等国生产的进口车,因为当时中国没有汽车工业,所以大到整车,小到零件,是完全依赖进口的,而汽车进口在天津完全由外商所垄断。 洋行,这个带有时代特点的“公司”成了进口汽车的主力,一个洋行专门进口一个或几个牌子的汽车。美丰洋行进口福特、公懋洋行进口道奇、捷隆洋行进口雪佛兰、别克。后来还有尼桑、丰田等牌子的汽车陆续进入了天津市场。天津的有钱人慢慢地都开上了汽车,但大批的银子却流入了外国人的腰包…… 汽修厂时兴给“回扣” 当时的汽车洋行为了推销汽车,大都设有修理部,负责对所售汽车进行调试,同时也为了使买车人放心,车坏了有地方供应零件和进行修理。其实这还是洋行挣钱的一条渠道,因此一些很少经销或根本不经销汽车的洋行,也开设汽车修理部。他们雇用一些掌握汽车修理技术的俄国人,带领中国工人经办修理汽车业务。而且许多在洋行工作或与洋行有联系的中国人,看到洋行修理部生意兴隆,于是就招揽人员,筹集资金,自己设厂开业。从此,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修理业在天津应运而生。 那时的汽车修理称汽车工厂,后来才改称汽车行和汽车修理厂。据一些资料称,1919年左右开业的祥记汽车工厂(厂址在劝业场后泰隆路),是天津开业较早的一家汽车工厂,有50多人主要业务是给一些洋行制造汽车车厢和驾驶室,这也算是最早的汽车工业了。 汽车修理厂主要的业务就是修理汽车挣钱。为了招揽业务,必须达到车主特别是汽车司机的满意,厂主们使用各种办法,四处网罗有名的技术高手,使车主慕名而来。如果业务少,就送“回扣”给司机,让司机到厂里来修车,双方议定修理项目,开估价单,然后提百分之几的佣金给司机,进行酬谢。有这样“外快”的修理厂十分受到司机的“青睐”。 还有一些修理厂,除了修车之外,有的也不择手段常以“喝油”谋利。即串通司机,从车上嘬取汽油、机油,然后低价卖给修理厂,肥了司机,损了车主。 破旧车也是宝 民国初年,城市交通的发展让原本比较荒凉的西马路和南马路面貌不断改观。这一带由于离南开臭水坑(现南开公园)旁边的“鬼市”很近,因此西马路出现了不少旧货摊,南马路也出现了许多卖家具的叫卖行,当时曾有俗话说:“南门西有澡堂,电车公司叫卖行。”到了上世纪30年代,西南角就开始出现拆破旧汽车旧零件的新行业———汽车旧件业。由于发展很快,汽车旧件业从西南角发展到南门外,汽车新件业从南门西发展到南门东,南马路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汽车器材的主要市场。 干这一行的,拆的一般都是破旧小客车上的零件,然后卖主组织人在院子里或马路上堆放好,由买主自行选购。汽车旧件以缺为贵,卖方可以漫天要价,“二爷,这个前机盖子多少钱?”“嘛意思,想要您给10块现洋。”“嘛,这是嘛玩意儿啊,旧件比新的还高啊!”“唉,您可这市场转吧,满哪儿没货。” 那时候汽车新件很少,买汽车旧件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旧件业也设立了门市部,卖主把拆散的汽车旧件进行整理、加工,不能用的零件就按废铁卖给铁铺,轮胎卖给拉车的,反正这旧车浑身上下没有一件浪费的。 中国首辆进口汽车轶闻——— 慈禧坐车司机跪着开 1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诞生,许多国家相继研制生产出了自己的汽车。然而,被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旧中国却不能生产自己的汽车,汽车长期依赖进口。 1901年,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从国外购进了一辆豪华气派的小轿车送给了慈禧太后。此车设计美观,高雅温馨,该车底盘在汽车工业中首次采用了减震技术,乘坐十分舒适,被皇宫指定为慈禧太后外出游览的专用车。 当慈禧太后寿辰来到的这一天,在太和殿,文武百官们纷纷献上一件件贡品。当轮到直隶总督袁世凯时,他特献上一辆轿车,作为寿诞贡礼。这对于平素坐惯了轿子的慈禧太后来说,当然要享受一下。当她听说这车不用马拉也能动起来,很是不解。于是,那位随来的德国司机立即将车开动,绕场一周。慈禧含笑点头说:“不用马拉,省事多了!”随后吩咐太监李莲英端出珠宝,赏赐了袁世凯。 这之后,一连几天慈禧太后兴致大发,乘着这辆轿车消遣。先是在故宫里各处游看,后来,干脆把车放到了颐和园里欣赏风景了。 据资料考证,这辆车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时,是由洋人驾驶。待太后收下礼品后,就着手选派国人驾驶该车。开始,在皇宫院内以及到颐和园时,司机都是坐在慈禧太后前面驾驶。到后来,慈禧太后发现司机坐在她前面不体面,就命令司机跪着开。司机跪着开,脚踩不上油门。汽车动不了,吓得司机谎称车坏了,就此顺坡下驴———逃跑了。 无奈,慈禧只好被他人搀扶下车,中途又坐上她那十六抬大轿,人们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直奔颐和园,而这辆小轿车被闲置起来停放在故宫内。 辛亥革命后,这辆汽车作为皇宫遗产,从故宫移到颐和园内一直在此沉睡了大半个世纪。经有关专家鉴定,陈放在颐和园内供人观赏的这辆古典名车是由美国人查理斯·农·图星亚和他的弟弟于1893年9月20日生产出厂的。这是我国最早进口的第一辆汽车。现今,这辆“老爷车”已成了无价之宝。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