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 > 正文

新时代需要学习型家庭 “家长读书令”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6:46 新华网

  新闻案例

  学校给学生父母布置读书作业 "家长读书令"起争议

  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了以"同读书、共提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一定的读书作业。此举确实带动了社会的读书风气,但也引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起一些争议:老师的"教育面"是不是太宽了?

  潍州路小学校长张则香说,有种说法叫"5+2=0",学生在校5天的学习被在家过的2天周末冲淡了,有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同步、脱节,甚至背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受到的教育。从去年3月份开始,潍州路小学开始探索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同读书、共提高"的读书活动,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读15首诗,每学期最少还要读5万字以上文章,记1000字以上笔记。家长和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专著,记1万字以上笔记。学校给家长推荐的书目包括《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误家教警示录》、《少年儿童研究》等23本书。学校管理层认为,如果学生的亲属都读书了,潍州路小学1000名学生等于增加了数千名"教师"。 (齐鲁日报)

  重点点击

  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孩子交来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单,他们阅读些什么书,家长越来越觉得无关痛痒。

  然而,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本身语文表达能力也有欠理想的事实,却反映了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导向上,教育体系、学校和家庭还是以功利为主的偏差。

  换句话说,语文主要是一种为了学习技能、取得高分,以及将来谋生的工具。一般人的观念是"无聊才读书",没有把书籍报刊视作心智成长、思考能力提升的生活良伴。这在长远来说,对国家的竞争能力和国家受人尊敬的程度会造成影响。

  要是阅读能成为人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分职业、身份、阶层普遍地阅读,社会素质的提升便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大家知道,瑞典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百多年传统,每年把世界各种语言里面最优秀的作品翻译为瑞典文以供评审。瑞典人的确是个好学的民族,读书读报,连牛奶瓶上的说明书往往也不放过。瑞典人除了养成上图书馆的习惯外,大多数人都以家中藏书为荣。

  家长们,就让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先在家庭中养成吧!可以细选优秀的书刊让他们阅读,以书画作为激励他们的礼物,时常与他们共读,让阅读形成孩子的生活态度。(新加)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时代需要

  如果家长从吃饭开始打开电视机,一直看到夜晚,却叫10来岁的孩子看书,无论什么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会信服--看书比看电视好。从这一角度看,潍州路小学的"家长读书令"无疑是件好事。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完成学校布置的读书任务,而是在家庭中营造一种看书的环境,创造一个学习型家庭。家庭应该订阅一些杂志、报纸。图书、报刊既能帮助家长营造一个看书的环境,同时也能激起孩子阅读长篇文章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应该给孩子订阅他喜欢的报刊。让孩子读到他想读的任何图书,不要阻止他的决定。在新的时代,家长应该明白,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冉福)

  让孩子一生与好书为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果能让孩子一生与好书为伴,那他的灵魂就不会空虚,他的头脑就不会愚笨。课外阅读是少年儿童人格形成的半壁江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会使枯燥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生机。家长的行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赵俞)

  有理有据

  令人担心的"家长读书令"

  家庭毕竟不是学校。家长各有各的本职工作,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靠亲情呵护养育监督,以自身的日常言行、创造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进行,这些既是他们人生中必然担当的生活角色,又是有着法定权利义务规定的社会角色。因此,说"家长是孩子的教师"其实只是个比喻。家长既不可能凭着"读专著、记笔记"就成了教师,教师也不可能凭着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方式替代家庭教育。

  人们担心,家长勉强接受这种读书活动,只是出于这是"集体项目","家长不做,孩子到学校不好交代",实际上孩子的父母家事公事纷纷扰扰,谁会把这当成事儿?若读书活动遭遇徒具形式、不了了之的局面,岂不尴尬?

  人们更担心,学校对学生教育尚且不易,现在又自己压担子,对更复杂的教育对象--家长进行"再教育",岂不难上加难?精神固然可嘉,可是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人力物力成本徒耗,岂不令人心痛?与其如此,何不当初在学生身上多花些气力?

  人们还担心,在这个读书活动的背后,似乎有个急功近利的目的,比如:活动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读15首诗,每学期最少还要读5万字以上文章,记1000字以上笔记。"难道这样具体的、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也需要给家长布置作业"读专著、记笔记",大张旗鼓地配合吗?这离学校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何其远哉!

  最后,还要问一个题外的问题:让家长读的那23本书,由谁掏钱?这里有没有学校代人推销之嫌?(子生)

  学生意见

  我和父母都进步了

  去年,虹口中学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不错。

  不少学生讲,"以前一个人读书没劲,现在全家一起读书很有劲。我教爸爸学英语,APEC会议常用英语爸爸全会说了,现在我的读书成绩也提高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我们每个公民都要认真地去做,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经过学习,我和我的父母都有了进步,父母对工作越来越认真,我对他们也刮目相看。" (莲明)

  家里再也没有争吵声了

  延风中学初一(1)班的葛慧丽同学与父母一起上书店,买回来18本书,书架上层放自己的书,中层放父母爱看的书,最下一层放外公的书,并且设立图书卡,以便把书放好,最后让外公来检查。

  她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读书角,这能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让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父母能从头开始学习,从头开始读书。"

  "这次活动使我长了不少知识,我们家每天饭后都在读书,家里再也没有争吵声了,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翻阅字词典。我现在每天晚上看书几个小时,爸爸妈妈也会向我来借各种书,我们以后会继续买书,把我们的书橱全部装满。"(吕玲)

  家长说法

  关于家长读书令的建议

  1.相信阅读会给孩子一生的帮助。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在许多事情的想法上一定比较成熟,一个对阅读有兴趣的人面对自己人生的许多挑战,一定可以过关斩将。

  2.给孩子一个可以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书。重要的要有一个书架、一个书桌,一些可以激发他兴趣的书。

  3.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读15分钟,一生至少可以读1000本书。

  4.给他足够的鼓励,并和他谈阅读后的感受。(王严)

  过去没读书不再是借口

  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这样说:我过去没有读什么书,现在要靠你好好读书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就没有以身作则的行动了。到了孩子发生问题时,不是打就是骂,把全部怨气出在孩子身上。在学生与家长一起布置家庭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也逐步认识到自己也应该重新学习,过去的日子是不会再回来,但是,现在的时间就不能再白白浪费了,不能再停留在对过去没有读书的遗憾上,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提高。一位学生家长在座谈会上说:"孩子要学习,我们大人也感到要读书,我与孩子一起读书,互相学习。小孩子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 (王志)  原载《北京娱乐信报》

  相关专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