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响铃催宽威风路 自行洋车骑满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6日23:51 城市快报


杨柳青年画中的自行车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上世纪上半叶天津鸿顺洋行销售自行车的广告




19世纪中后期出现在天津街道上的前轮大、后轮小自行车


  记者 沈沂/城市快报

  虽然目前天津路面上的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着,却依旧少不了满坑满谷的自行车。但现在已经不是末代皇帝在紫禁城里锯掉门槛骑洋车的年代,那时的自行车可是MODERN的物件。随着汽车的普及,自行车那一段代表文明与先进的历史也渐渐被人遗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天津开埠,洋人来了,洋物件儿也来了。钟表、缝纫机、照相机……自然也少不了自行车。

  最初自行车 代表新时尚

  19世纪中后期的天津街道上,老百姓间或会看到洋人坐在一个两个轮子的奇怪东西上,以略快于步行的速度从人们身边掠过。那时的自行车前轮大、后轮小,很难驾驭。骑车者“须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如挑沙袋走索之状”,那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可想而见。

  由于难骑,自行车在那时还不能成为代步的交通工具,它只是在津洋人们的娱乐玩具。《津门纪略》上就曾描述过几个洋人在小树林里,悠然自得地骑着“洋车”的情形,而天津老百姓则隐于远处的树丛间,遥遥观望,凝视着这“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鹄之飞,如鹰之隼,瞬息曩里”的稀罕东西。直到1890年链式自行车发明后,骑自行车安全便捷了许多,天津的自行车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

  起初,在天津马路上骑自行车的多为租界里的洋人,但没过多久,自行车便在天津年轻人当中流行开来。一些“时髦”青年人便看上了它,到处踅摸自行车想要试试身手,哪怕是二手的也好。有些纨绔子弟甚至不惜以高出原价数倍乃至十几倍的高价向老外买下。

  逞能初学者 骑车出洋相

  租界里,时常能看见三五个津门士绅富贾的孩子来回骑着自行车,其中少不了初学的新手,每当转弯时,都会发出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

  “喂,我给你扶着,你就骑骑看吧。哎,用脚蹬呀!不要怕,手上不要太使劲儿。”“教练”一边用手把住自行车,一边掌握着方向。就像是爬上了一个老高老高的地方一样,初学者惶恐不安地踩着踏板,不一会儿就从车座上摔了下来。但就在摔倒又爬起的反复之中,便会觉得越来越有趣了,以至于一反刚才战战兢兢的情形,倒成了初学者在不停地催促“教练”:“快,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年轻人性急,等不到骑术熟练便一个个上街兜风了。骑辆自行车上街遛遛,无异于现在开辆“大奔”招摇过市。

  那时候的街面上清净得很,没有那么多机动车横冲直撞,所以也没有交通事故的担忧。于是乎,早年的“马路杀手”就由这些歪歪扭扭骑自行车的青年们担任着。骑车直行很容易,但只要一拐弯,就得出岔子,新手上路常常是于转弯之际,连人带车一起摔倒,惹得过路人围观大笑。

  买辆自行车 银元一百五

  尽管是洋相频出,骑车兜风的少年还是有增无减,一些洋行趁此形势,开始经营自行车进口生意,各种牌号男女式样都有。1902年的《大公报》上,每天出售自行车的广告就有两三则,一年的报纸从头翻到尾,洋行的自行车广告竟然也是一天都不落。“专售英美各国男女自行车”、“各样飞车”、“电灯电铃,以及车上应用之件,一概俱全”、“修理旧车艺高价廉”……既然车子是国外进口的,自然也是贵不可言,每辆需银元150元左右。

  广告中除了文字,还配以图画。图中的自行车和现在没有显著区别,只是没有横梁,很像如今的“坤车”。而广告中的“飞车”绝对会让人回忆起10年前尚在流行的跑车,一根横梁、车座与车把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骑出去的时候必定是撅着屁股、削尖脑袋猛蹬的模样。

  骑车花样多 洋车上年画

  自行车很贵,但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有的能工巧匠买不起自行车,就自己制作,有用铁制,也有用木制的,这样的事情在老照片中也有记载。一幅摄于1905年的《在自制的自行车上留影》的照片,会让观者感到意趣横生,那位留着长辫,身穿长袍马褂的男子,在笨重的木制无链条自行车上驾驶,不知能否前进,而料想他下车时也是会十分吃力的。

  自行车不仅上了老照片,在杨柳青年画中,也被多次“利用”。画中,宽敞的大马路上,两边绿树如荫,年轻的母亲领着孩子散步,夹着包的上班族正急匆匆地赶路,再往后看,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梭而过;画中,坐黄包车的妇人不小心掉了绣鞋,后面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麻利儿地下车,也不顾车子右侧装满东西的大筐坠得车子要倒,一定要给妇人捡鞋子;画中,自行车多了起来,有三辆,有一个孩子居然还在车子上倒立起来,旁观的3个洋人纷纷叫好,看来自行车的用途又多了一种,就是演杂技。

  铃儿丁当响 时髦又神气

  骑车人最神气的地方在哪儿呢?在打铃,打铃就是关照大家走开,这种喝道清路的威风,在当时的老城厢里,只有县太爷出入衙门时才有啊。于是这里打铃,那里打铃,租界里的自行车铃声成为一种特色音响。

  骑车的多为男士,而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多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或是儿童,时不时有孩子偷骑了父兄的车,脱了扶手骑着自行车冲过来,大叫着轻倩掠过,也能让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自行车绝对是一种时尚用品,骑自行车不仅显得时髦,而且也标志着文明和进步。洋学堂里的学生、银行里的职员,当然也有送外卖的伙计、投递信件的邮差,总之,自行车已经在天津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了。

  国产自行车起步天津城

  从那遥远的年代,就流传着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神话故事。那个头梳双髻、手持火尖枪,怀揣乾坤圈、混天绫,脚踏风火轮追击龙王的翩翩少年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风火轮似乎体现了人们历来对速度的神往,对速度的追求,对速度的留恋。如今,风火轮就在人们的脚下———自行车成了脱胎而出的“风火轮”。

  中国虽然是自行车的大国,但中国自行车制造行业的起始点却很晚。上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落后,天津、上海大中城市满马路跑的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洋车”。

  1929年,天津三条石有一家“长城”铁工作坊,开始手工仿制自行车曲柄、链轮等零件。可以说,这是中国自行车行业兴起的萌芽。但这样的萌芽并没有让天津人利用并发展,而是持续着手工作坊的阶段,而且只是停留在制作零件的阶段。

  直到1936年,日本退伍军官、财阀小岛和三郎,在天津河东区小孙庄靠近周公祠的盐坨地老闸口一带二百余亩地划线上桩,建起四五间厂房,装备了百余台日本制造的旧机器,招募了200余名工人,挂起了“昌和工厂”的牌子,开工了。

  “昌和”最初主要生产自行车车架、车圈、前叉、曲柄、轮盘、泥板、三套轴等自行车主要零件,不久后,便开始组装26英寸深绿色自行车,取名“铁锚牌”,月产900辆自行车,这就是当时中国境内外国人开的最早最大的自行车厂,而国人办的自行车厂连个影子都没有见到。

  1940年以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升级,“昌和工厂”迁址于小孙庄马路街区域(现河东区六纬路),而且开始生产军用物资。月生产“三八”式步枪、刺刀1000余支,后又生产“八二”式迫击炮及炮弹。必然,此时的自行车生产受到限制,月产仅600余辆。

  日本投降时,“昌和”焚毁了全部图纸、技术资料和档案。1945年8月,国民党九十四军接管了“昌和”,百余台马达、自行车零件、镍板等物品被盗卖,工人被遣散,工厂处于瘫痪状态。

  1946年初,国民党经济部冀热绥平津区办事处接收了工厂,3月份复工,改名为“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第二分厂”。这时,中国人自己的自行车工业才算正式在天津起步,他们将自行车的牌子定名为“胜利”———是抗日的胜利,也是自行车业起步的胜利。厂子里最初有员工百余人,月产28英寸“胜利”牌自行车500辆。1947年,“胜利”牌又改名为“中字”牌,月产700辆。

  自行车到底是谁发明的

  说法1 中国人 自行车的始祖是我国公元前五百多年的独轮车。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黄履庄曾发明过自行车。《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需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

  说法2 西欧人 公元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研制成木制自行车,无车把、脚蹬、链条。车的外形像一匹木马的脚下钉着两个车轮,两个轮子固定在一条线上。这辆车没有驱动装置和转向装置,坐垫低,骑在车上,两脚着地,向后用力蹬,使车子沿直线前进。1817年,德国的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一种能自由活动的车把,使车转变比较方便。1839年,英国一位工人K·麦克米伦首创了用曲轴机构驱动后轮的脚踏自行车,可使骑车时双足离开地面。1861年的一天,巴黎的马车和婴儿车制造商米肖父子修理德莱斯式自行车,在车的前轮上安上脚蹬曲轴,从而发明了米肖型自行车,不久这种自行车便开始大量生产。大概在1870年前后,法国的马执又制造了一种前面驱动轮大,后面从动轮小的自行车。1890年后,英国的亨伯公司生产出一种用链条传动的、车为菱形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一直沿用至今。

  说法3 俄国人 1801年9月的一天,俄国农奴阿尔塔莫诺夫骑着自己制造的木制自行车,行驶2500公里,赶到莫斯科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献礼。阿尔塔莫诺夫制造的自行车与法国人西夫拉克制造的车较相似。亚历山大一世见到阿尔塔莫诺夫制造的自行车,当即下令取消了他的奴隶身份。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