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家馆无铜臭 津门有泉香(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23:28 城市快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泉香阁私人钱币博物馆内的斜面墙上挂满了收藏的钱币




“金错刀”(币上的“一刀”两字是黄金做成)


  记者 王志辉/城市快报

  五朝兴衰事 尽缩钱币中

  提起钱,人们会想到什么?想到花花绿绿的票子?想到亮晶晶的硬币?想到更多的东西?咱天津卫有一位老先生,他可是一个“见钱眼开、爱钱如命”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不但“存钱”,而且还把自己存下的钱展示出来。为此他建成了天津卫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家庭个人收藏博物馆。他,就是天津市民间专业收藏委员会钱币分会副会长王定祥先生。他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收集钱币,经过三十多年苦心收藏,现有各个时代各种钱币万余枚。他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致力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钱币文化,是一个人们了解辉煌华夏文化的好去处。

  今天,泉香阁私人钱币博物馆在迁入河东区卫国道163号一品家园小区3号楼1门10楼的新址后正式开馆了。泉香阁,一个古朴典雅的名字,对此,王定祥颇为自豪:“我1991年创立了这个私人钱币博物馆,1999年正式建馆。今天我把它重新安置在我新买的房子里,专门辟出专区,为的就是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参观。我收藏的万余枚藏品,绝对能让大家一饱眼福!”

  走进位于王定祥的家庭博物馆,记者被他那些收藏的展品震撼着,各式各种的古钱在他的精心保护下,放置在展柜中,一枚枚古钱就像一个个精灵,向人们述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故事。在商品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货币,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历朝历代的钱币实物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浓缩了制币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民风民俗和铸造工艺的水平,因此说,古钱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五朝兴衰事,尽缩钱币中”。

  钱在中国古代曾是农具名,可用于交易,最早曾仿其形状铸成货币。以后“钱”就作为一切货币的通称。我国古代钱形很多,有农具形(其形似今钺铲)、有刀形(又称钱刀)等多种造型。钱上还刻有文字,颇具装饰美。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它以“避邪”和“富有”的象征被用于装饰上。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千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心境平和时,静静地看着那些或泛着青色,或银光闪闪,或印刷精美的钱币;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枚枚锈迹斑驳、形状各异的古钱,仿佛穿越时空回归到了远古,又一次感受着历史的沧桑,感受着远古文明的凝重。

  钱,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做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即“鎛”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由于古音“泉”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最初货币 天然海贝

  在王定祥的收藏中,记者看到了几枚天然海贝,但在这些海贝上,有着明显的工具加工过的痕迹。他告诉记者,这些是中国历史上最初出现的货币———贝币。在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贝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枚贝用绳索串起来为一系,两系相连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不同质地的仿制贝钱,青铜贝钱则是其中的代表。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当祖先已经广泛使用铜贝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出现金属铸币,因此,铜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一项重要实物例证。

  先秦货币 花样繁多

  记者还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几枚形似“洛阳铲”以及大刀模样的钱币,据王定祥介绍,这些都是先秦的货币。所谓先秦货币,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的货币,包括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金属铸币等,是中国货币基本统一于方孔圜钱(圆形)的重要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尚未完全退出流通。各地区因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蚁鼻钱、布币、刀币和圜钱四个各具特色的铸币体系。

  记者在展柜中还看到了几枚外形好像桥的青铜币。王定祥说,这与鱼币一样,是先秦时代的物件,有人把这些币种叫做磬币,也就是泉界称的“桥币”或“铜璜”的一种桥形的小青铜器物。目前发现的磬币有两种:一种整体为磬币或桥状平板,无纹饰一种两端作兽头状,有图案纹饰或文字。其宽度约为20~30毫米,两端直线距离约为70~110毫米,大量出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或窖藏。

  据王定祥介绍,早在清代,关于桥币和鱼币算不算钱币在泉界就有过争论。《金石索》指出:“此钱如磬,相传为压胜钱。”《古今钱略》称其为“奇品钱”。而一些专家认为考无实据,未予认可。近人丁福保先生在《古钱大辞典》中,将磬币与良金钱牌等并列为“古代铜器”、谓其“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欲明其非币耳”。究竟孰说为是,难以定论。

  西汉五铢 小若指甲

  记者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一枚十分细小的钱币,王定祥告诉记者,这是西汉的小五铢钱,俗称“鸡目”、“鹅眼”,主要是言其形小。较大的径1.2厘米,重约0.7克;小的径1.15厘米,重0.62~0.65克。钱的形制及书体与西汉早期五铢相近,铸造工整。西汉自武帝起,沼、宣、成、哀、平各帝均铸五铢钱。

  慈禧大寿 专铸寿钱

  在博物馆一角,记者还注意到一枚特殊的银元,其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是人们常见的“袁大头”或者是大清元宝,而是在钱币面上写着一个“寿”字。王定祥说,这是一枚寿钱,而且据他目前所知,这是惟一的一枚。据他介绍,这是广东所铸的寿字半两币,它是于光绪30年(1904年)铸成的。这是专为慈禧太后70大寿而铸成的,并没有正式流通。

  孔府铸钱 仅此一枚

  在所有的钱币当中,无非是“天圆地方”的铜钱,银光闪闪的银元,记者在这里却看到了一枚并不普通的铜钱。据王定祥介绍,这是孔府出的铜钱,而且到目前为止,可能也是仅存世上的一枚了。

  他说,孔家希望整个家族拥有富贵永无止境,因而在孔府钱所铸的“荣华富贵”四个字的“富”字,去掉“一点”,意为富贵无顶。这个“荣华富贵”钱为孔府“一品当朝”的信物,是表示拥有这枚钱的人,应该是孔家的嫡传。不过目前,除了他这收藏的这枚孔府钱外,再也没有发现另外一枚了。这枚钱还是1972年他在山东工作时,由一位友人赠送给他的。

  厌胜古钱 存满整柜

  天上日月星,人间福禄寿。“福、禄、寿”是汉字中最为吉祥的文字,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观、幸福观。中国古代“厌胜钱”,也称“压胜钱”、“花钱”。它是流通货币之外的铸成钱币形式的吉利品、避邪品、玩赏品,是中国民间风俗中用以招幸运、辟邪秽、娱乐玩赏之物。记者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整整一个展柜的“压胜钱”。

  王定祥告诉记者,厌胜钱最早起源于汉代。在汉五铢钱中,曾见有立人、鱼、刀等图像和“君宜侯王”等文字。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厌胜钱的品种更加繁多,除了铜制的,还有金、银、锡、铅等制品。钱币上的文字与图案更加丰富多彩。细审历代厌胜钱,各种书法具备,图案内容兼备,所体现的物象,多是当时礼俗所尚,这对考察当时的政治、民俗、美术以及历史断代等极具参考价值。

  希罕硬币 面值三元

  记者还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与通常用的有许多不同,记者也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3元面值的人民币。王定祥说,记者看到的造纸术画面和修建长城画面的两枚3元面值的人民币是纪念币,很多的纪念币由于发行量有限,世人是很少见的。

  他又拿出了一枚也只有指甲大小的黄色钱币说:“你看这枚钱币,很有意思吧,这是上世纪90年代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别看它小,但面值是10元,而且材值还是用一克黄金铸成的。”记者仔细观看,发现这枚钱币制作精美,一面是穿山越岭的长城画面,一面是龙凤呈祥的图案,这么小的新中国钱币,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