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考:都市里的村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23:29 城市快报 | |||||||||
谭汝为 天津市老区片地名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村”“庄”为通名者为数众多,如何兴村、盐坨村、靶(革+当)村、白庙村、席厂村、和平村、益民村;万德庄、谦德庄、陈塘庄、大王庄、李七庄、张贵庄、万辛庄、复兴庄、小王庄、小刘庄、张兴庄、邵公庄、沧德庄、东于庄、西于庄、同义庄等。这些“村庄”聚落的形成,基本有三条途径,一是城外新建居
1900年后,老居民越出拥挤的旧城,在南开、北开、西广开以及河东等地,陆续开辟新居住区。由于水旱灾害,河北沧州、山东德州一带的农民逃难来到天津,也在城外原有居住区边缘的洼地荒野上择高台建房定居,渐成新聚落。例如在海河以东,老龙头车站附近的沈、王、郭、旺等地向来是荒坟旷野,义和团运动后,也盖起成片民房,不断向周边扩张,形成了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等。和平区气象台路何兴村大街一带原为荒地,上个世纪30年代何庆延、何庆城兄弟在此购地建房,形成一条土道,遂以“何家兴旺”之意取名“何兴村”。南开区西湖村、万德庄一带,旧时为坑塘洼地,形成两个村落后,郊县农民相继迁至此处搭盖窝棚或简易住房定居,后形成繁华的街市。 元明清三代,部分漕兵、船工落户天津。明清两代军队北调常年驻守天津———徐达曾率大军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驻扎天津,朱棣定都北京前后携南方士兵北上驻守,晚清曾国藩调淮军6万人驻守天津。这些漕兵、船工、士兵及其家属,最终都成了天津人。如南开区凌庄子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燕王朱棣北上时,其部将凌某率部下及亲属在此驻扎,垦荒拓地,择高地筑房定居,渐成聚落,故名凌庄子。与此同时,燕王部下赵、金两姓人家在凌庄子北部一带荒洼苇地上,建房定居,形成聚落,故以“赵金”两姓为村名。 以“村”“庄”为通名的天津地名,也有颇具意境之佳作,如河西区桃园村,原为荒地,1900年天主教会在此建房,因临近“陶园游乐场”(旧址为今新华中学)而谐音得名。再如南开区西湖村以及由此派生的序列街巷名,可以把人带入潋滟湖光与空濛山色之中。称为“庄子”的地名,多冠以单音节“姓”,如纪庄子、杨庄子、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詹庄子、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等。这些地名是城市聚落发展历史的自然体现,且多已成街区地名,已深入人心,很难贸然废止。但应指出:在一座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大都市里,对如许之多的村庄类老地名,应全面规划、稳妥地进行逐步改造。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