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上看东北专题 > 正文

敞开锦州胸怀--解读三大战略之“开放牵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15:35 东北新闻网

  开放的滋味,先人细细品过,盛世唐朝,万国朝拜。

  封闭的味道,我们记忆犹新,生灵涂炭,列强瓜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明鉴过去,警示未来。它告诉我们,大到国家,小到地区,开放与封闭,结果大相径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对锦州来说,是发展的关键几年。面临"东北大振兴",锦州如何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锦州必须走开放牵动之路。

  开放牵动--锦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委书记佟志武多次提出:"要想真正解决锦州怎么办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对锦州怎么看的问题"。他要求我们看到锦州的四个比较优势和四个突出问题:区位地缘优势,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教育科学资源优势,历史文化积淀优势;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外向度低,人均GDP低。锦州的比较优势为开放牵动提供了客观保证。而只有开放牵动,才能最快捷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一个地区也是如此。就像浦东的开放使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有了今日的成就,深圳的开放创造了神奇。尤其是苏州,因为坚持开放,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现有200多在此落户,使苏州经济一飞冲天。

  进入21世纪,机遇摆在我们面前:  --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世界贸易持续增长,美国经济有望快速增长,欧盟经济走出低迷,日本经济结束徘徊,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国际合作和增加出口。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转移,国际上出现了对华投资热和中国采购热。

  --党中央、国务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给予的支持和关注。

  现实已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犹豫。机遇,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只有抓住它的道理,而决没有放走它的理由。

  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  从1982年我市引入第一笔外资到2003年底,我市正常生产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170家,规模以上45家,产值超千万元的35家,产值过亿元的有5家。销售收入从当时的几百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多亿元,税收从几十万元增加到3亿多元。

  如果说这只是数字上的增量变化的话,那么它反映在现实中的厚重程度则无可企及。

  我市属于老工业基地,许多企业因为不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竞争中不是被淘汰就是"奄奄一息",通过利用外资,我市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利用他人资金建企业。锦泰金属公司为中国台湾客商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焊丝、焊剂等产品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据介绍,他们利用政策,进行低成本扩张,今年要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焊材基地。

  --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老企业旧貌换新颜。哈啤锦州公司和包装机械厂等通过改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降低了生产成本,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广泛招商,困难企业分块启动。如果不是广泛招商,把厂房、设备等租给外商,锦纺的许多机器不知何时才能启动,工人何时才能重返岗位也许至今都是个悬念。

  --用区域政策吸引资金,新兴橡胶、元成玉米等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

  因为利用外资,我市现有资源被挖掘;因为利用外资,一些比较好的企业有了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利用外资,一些困难企业重获"新生"。不难看出,利用外资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初步长成。截止到2003年末,我市外贸出口已经呈现了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出口创汇企业中,出口大户不断增加。出口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4户。二是出口主体全面增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40家以上。仅2003年,我市实际出口完成14835万美元。进一步讲,如果企业既有生产的产品,又能出口创汇,那么它对城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就不仅仅是创汇多少美元这么简单了,对这句话的真谛凌海市2万户农民都有体会:每年出口1万吨以上、占领50%的日本市场,腌渍菜占领中国市场总量70%的通亚百合公司利用凌海农业产业化的优势,让30个乡镇2万户农民为公司种植4万亩良田。公司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管到底,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出路。

  目前,开放牵动已日渐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落户锦州,锦州人敞开胸怀,很多部门和单位都把开放牵动当大事急事来办。开发区电力电容器及高新区民盛等项目,没等企业求助,市外经贸局就对这些重点项目提前介入,特事特办,使其顺利获得批准证书。英伦万豪俱乐部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前置审批,相关部门聚到一起,只用半天时间就为企业完成了所有前置审批项目。为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出台鼓励政策,加大退税力度积极办理贴息,仅去年我市就为70户企业办理贴息近1200笔,贴息金额268万元,为企业办理加工贸易140笔,进出口金额达4200万美元。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市外经贸局积极帮助企业申请技术更新改造贷款,去年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就得到贷款1400万元用于出口生产线改造。为帮助企业开拓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他们重点组织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美国汽车零部件展览会和深圳高交会等展洽活动,帮助企业接触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出口合同4项,金额165万美元,签订出口意向5项,金额近1000万美元。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如今,我市的招商手段实现多样化,从组团直接招商,利用经贸洽谈会招商,到利用专业化协会、新闻媒体传播招商信息,再到网络招商,我市对外开放逐步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全市经济外向度水平不断提高。

  认识自己--看到差距好迎头赶上  其实,说起对外开放,锦州可以用两"早"来形容。一早是重视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就被列入沿海开放地区。为了尽快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市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另一早就是我市在省内的起步比较早。在1982年就吸引了第一笔来自香港的资金,成立了锦州进口汽车维修中心。虽然项目不大,总投资才14万美元,但它却是全国第一家合作企业。1985年,我市召开了以技术引进为主附带谈合资合作的我市第一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这是继大连、沈阳之后,全省第三家召开此类会议的城市。90年代末,我市提出开放牵动,并把它作为振兴锦州的战略。

  但是,我们起的早,却动作慢。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开放取得成果的时候,和先进地区比,甚至和周边城市比,却感到了我市对外开放步伐的步履蹒跚。

  --对外开放水平低。从指标上看,就拿去年我市发展形势最好的出口指标来说,实际出口1.48亿美元,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1%。而大连市实际出口达到了82.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6.7%,沈阳实际出口达到18.1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2.4%。从引进"内容"看,我市现在多停留在吸引资金阶段,引进先进技术、高科技、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很少。

  --利用外资项目源不足。吸引外资就得有载体,有让投资者认为能给他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据专业人士介绍,搞一个项目有三个步骤,依次为招商、建设和达产。招商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推介、签合同。项目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自己提,一个是外商提。自己提占主导。市外经贸局同志介绍,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初我市提出"项目年",让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报项目,可是报上来一看,不少项目缺少可操作性,不适合对外招商。

  目前,在我市现有储备项目中,全市各行业、各地区规划的利用外资项目普遍较少,超过500万美元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更少。项目源不足、提不出新项目、项目质量不高、对接性差已经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出口结构不合理。从出口产品看,我市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35万美元,占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0.01%,列全省第十一位。还有,衡量一个国家、省、市出口水平的机电产品,目前国家、省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平均达到50%,而我市机电产品只占3%。去年我市机电产品出口全年仅完成457万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0.08%,排在了全省第十一位。从出口主体看,虽然我市三资企业出口从无到有,再到现在已经达到33%,已经有了跨越,但是相比省内城市,大连、营口等三资企业出口已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多。

  --软环境不好。政策不透明、服务效率低是招商引资中抱怨最多的事。有些部门考虑本部门利益更积极,造成部门利益至上,不放过任何为本部门谋利的机会,以至于新政策落实得慢,过时的政策还在执行,甚至答应别人家的事还反悔。再到具体的办事人员,办事拖拖拉拉。这样的软环境,谁还敢来?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就要克服思想的束缚。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东北文化禁锢的一面,依赖、懒惰、嫉妒。经常走南闯北的人对这点感触很深,在南方,如果谁富了,别人想的多是努力超过他,而在我们这儿,想的多是这钱肯定不是好道挣的。

  受东北文化影响,我们的小农、小生产、小富即安意识非常浓。表现在,发展不错的企业不愿招商,认为没必要,看不到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企业发展不好也不积极招商,依赖思想严重,更害怕个人利益丧失。还有一些能够合资、并购的领域舍不得开放,看不到现行体制的弊端也就会葬送了企业。

  种种对招商工作的漫不经心,阻碍着我们的发展步伐。所以,要想通过开放牵动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就必须破除思想上的"枷锁"。

  再创辉煌--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市委书记佟志武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锦州有着光荣的过去,锦州更应有辉煌的未来。

  如何描绘辉煌未来?咬定开放不放松,针对开放中的不足逐一加以解决,才是我们今天需要踏踏实实做好的工作。

  充分认识我市经济发展存量。招商引资需要载体,但我们不能放弃现有优势,去追求虚无飘渺的东西。锦州是老工业基地,有设备、有技术、有人才,这些优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去招商。采访中,业内人士非常看好锦石化的作用,如果锦石化能和锦州港的关系更"密"一些,如果锦石化的下游产业再进一步开发的话,其附属产品等也能带动一批产业发展。

  做好项目包装。通常情况下,能不能吸引投资,关键看项目好坏。评价标准很简单,能带来效益的、有生命力的就是好项目。因此,我市的项目库建设,就必须围绕我市经济发展规划、世界产业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配套和特色资源开发等进行策划、承接、规划、培育和开发。项目规划你可以做得很简洁、很朴素,但绝对不能空洞、无章法,必须要有让人看了就能产生投资欲望的内容。

  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企业对市外经贸局的人讲,"你到我们那讲讲课吧,能帮助我们解读什么是招商引资资源、如何开发资源、如何利用资源等等"。听了这话,才知道有些部门和企业不是不想招商,而是不知道怎么去招。所以,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另一个素质就是服务的素质。如果我们不营造一个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依商招商从何说起!

  2004年是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开放牵动的决心已定,我市外经外贸工作将着眼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实现6800万美元,合同外资额3亿美元,按新口径计算,分别增长20%和16%。实际出口1.66亿美元,增长12%。劳务合同实现2000人次,增长11%。

  任重而道远,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到了!

  打造港口城市--解读三大战略之"以港兴市"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节。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年份。

  放眼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和港口的发展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审视自己,锦州人沉睡多年的"港口意识"在"东北大振兴,锦州快发展"的大潮中再度醒来。

  谋发展 让海风吹进锦州  上海,在宋代前期还不被人们了解,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跨越历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东方大都市,是因为有了上海港。锦州经济开发区,十几年前还是两个以渔、农为业的乡镇,发展成为功能现代化、年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的新城区,是因为有了锦州港。

  从世界历史的沿革看,许多发达城市的发展史皆因有了港口。如今,有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凡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00万标箱的港口所依托的城市都是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城市,甚至是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中心、运输中心、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汉堡、鹿特丹等。若没有港口,就不会有活力四射的新加坡、香港。港口经济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的转变,是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内港口城市的发展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样板。据统计,2000年全国沿海港口水运业与城市国民经济的相关性高达92%。上海、天津、青岛等大城市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港口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并分别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华北经济圈。港口经济成为与港口城市经济相关性最高的行业之一。

  锦州是港口城市吗?这曾是外地人的疑问,也是早年封闭的锦州人自己的疑问。

  其实,锦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沿海城市。锦州渔港的通航、商贸也早有历史记载。看到了港口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依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我市决定:建设锦州港,打造港口锦州。由内陆到海洋,锦州人敞开胸怀,迎接海风。

  1986年10月,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笔架山西侧,锦州港--渤海北部辽东湾内的区域性港口,在人们"建与不建"的争论中,由地方政府开始筹资兴建。1990年,锦州港正式开航。

  拥有港口,等于拥有了发展的资本。"以港兴市"是近几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锦州市的发展战略,锦州港建设和发展,为我市的"以港兴市"战略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赋予"以港兴市"战略的内涵越来越广,寓意越来越深。在去年召开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锦州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面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机遇和省委、省政府的期盼,锦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打响了振兴老工业基地攻坚战。 

  "东北大振兴,锦州快发展"。在2003年9月召开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我市吹响了"以港兴市"的号角,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建设"港口锦州、工业锦州、开放锦州和文明锦州"战略目标被明确提了出来。

  市委书记佟志武做了这样凝练的概括:"港口是锦州市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锦州扩大开放迅速融进全球经济的最有利的条件和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所在,是提升锦州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依托"。

  "要把锦州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和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300万锦州人民心中的期盼和愿望。

  锦州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提出"以港兴市"战略,我们靠什么,优势在哪?

  锦州港十多年来取得了值得锦州人骄傲的成绩。1993年2月,锦州港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我国惟一一家股份制港口。1998年5月和1999年6月,锦州港B、A两种股票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锦州港成为中国北方港口中惟一A、B两只股票同时上市的港口企业。

  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锦州港一路快跑,在全国200多家港口中,位次不断前移,2003年,锦州港年吞吐量实现1706万吨,已跃居到全国第21位。锦州港已经成为我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枢纽港。

  目前,锦州港已建成生产泊位10个,其中深水泊位8个,具备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油品、化工品、大宗散杂货、件杂货的仓储、装卸、运输、服务等多项功能,年设计吞吐量超过1200万吨,港口同北美、南美、大洋洲、欧洲、亚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

  "以港兴市"的优势在港口,"以港兴市"战略是锦州人民的正确抉择。那么,多年来锦州港究竟给锦州的经济带来了什么?

  图振兴 港口优势待发挥  锦州港的建设和发展,受益的是锦州经济,受益的是锦州人民。

  锦州港的运粮大户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般情况下,一艘5万吨的货船相当于850节火车皮的运力,在运输成本上,火车的运输成本是船运的8倍,于是船运成了粮食长途运输的最佳选择。

  对于辽西地区的农民来说,心里同样也有一笔账:黑龙江玉米运到锦州平均运费每公斤1角钱,锦州地区玉米从农户院子到最后上船平均运费3分钱。由于运距短,锦州地区的农民每公斤玉米等于多收入4分钱,而这小小的几分钱,恰恰成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我市是农业大市,玉米的产量在全市的粮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我市的外贸玉米已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四成。

  近几年,依托锦州港的粮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成交额的不断扩大,玉米流通每年给锦州地区带来了35亿元的巨大资金流。无疑,锦州港对推动锦州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每年,由锦州港营运、货物周转给我市带来的资金流达160亿元。锦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每年都以25%的速度递增,极大地促进和服务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锦州港已成为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物流集散中心。

  1993年3月,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乘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成立,成为首批省级开发区。经过11年的发展,昔日的小渔村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港口、仓储、工业、商贸、旅游五大功能区域为一体的新城区,开发区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增长极,并成为吸引海内外资金和项目的重点投资方向。

  据市统计局调查,2002年锦州港及临港产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对开发区经济的贡献率占到了33.1%。在开发区,依港形成了地区油品经销中心、粮食销售仓储中心、木片加工中心和瓷砖批发中心。利用港口直接就业如运输、仓储、施工、建材、餐饮、劳务服务人口3万多人,间接就业人口达到15万人。锦州港与国内外千余家港口和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在增加我市客流、配合招商引资、扩大我市的国内外影响、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服务业、信息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锦州港是我们精确核算后认定的成本最低的运输路径,我们公司之所以落户开发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锦州华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岩说出了落户开发区的各家企业的心里话。

  锦州港犹如一个硕大的磁棒,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到目前,已有美、德、英、意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兴办工业,已建成外商投资企业60家,协议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5亿美元;创办内联企业407家,总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临港工业的迅猛发展。

  如今,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元成玉米、华强油脂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以锦恒气囊、万得减震器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六陆石化、新兴橡胶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业,以九洋制药、生化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业,以天泉玻璃、宝塑业为代表的建材业等五大工业体系。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过程中,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功搬走这些"绊脚石",成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关键。

  查不足 避短扬长寻突破  正视自己,才能发现问题,扬其长而避其短。

  佟志武曾经以"四低"概括锦州经济存在的问题: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外向化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表现在"以港兴市"战略上,就是城市经济实力对港口经济的发展支撑和促进作用不强。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是盘根树,是连理枝。港兴才能市强,市强才能港旺。港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的竞争,一个大型化港口必须要以发达的临港经济为依托。

  然而,我们的临港经济特别是临港工业还不够发达,临港工业对锦州港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以去年为例,锦州港及临港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2.8%,在临港的34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6家,港口牵动型企业78家,其中工业企业仅3家。3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临港工业数量少、规模小是当前我市临港经济不发达,对港口的支撑力不足的突出表现。在去年锦州港实现吞吐量1700万吨中,锦州地区的货物量只有500万吨,更多的是靠整个腹地经济发展的支撑。

  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锦州港目前同样存在着"三低",即综合能力低、设施等级低、专业化水平低,这些问题也正制约着锦州港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的发挥。

  大连某公司驻锦州港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锦州港综合通过能力不足,运能和运量矛盾突出。锦州港的原设计能力是1000万吨,去年吞吐量已经达到1700万吨,实际吞吐量和港口的设施能力不相称,造成了港口的运输、仓储、装卸都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航道水深偏浅、码头等级偏低、前沿场地紧张等方面。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我们相邻的营口鲅鱼圈港发展速度非常快,港口吃水很深,12万吨船舶可以进港,而锦州港目前6万吨船舶进港时,还需乘潮走。此外,锦州港的港储能力不足。大多数港口的杂货码头与能源码头是分开的,由于锦州港的前沿场地紧张,两个货种码头无法分开。

  环境是影响港口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采访中,葫芦岛某水泥厂的一位大货车司机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该厂的水泥需要从锦州港上船,在葫芦岛市一路绿灯,而到了锦州路段,十有八九要受到罚款,而让这位司机想不明白是在葫芦岛走的路是锦州的几倍。类似的事情记者听到的不是一次两次。在市区到锦州港的公路上,大货车停在路边检查的事情时常可以看到。记者多次看到,就在港区门口的转盘附近,大货车被载成一溜,造成堵塞。记者从锦州港得到一个数据是:每天进出港口的车辆超过1万台。"公路三乱"问题我市曾多次查处过,但据司机们反映,仍未见太大好转。

  此外,国铁的瓶颈问题,地铁的改革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实现国、地、港三铁合一,一条龙服务,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成为锦州港长久以来的企盼。

  港口每一吨货物的进出都需要口岸各部门的支持。口岸查验部门的人员素质、行政水平、执法能力,是口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由于通关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口岸环境有很大改善,通关效率有很大提高,但据了解,目前个别单位的人员配备、通关检验设备等已不能适应锦州港的发展规模和广大用户的需要,有的单位和部门依旧保持着锦州港十多年前"一油一杂"时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这与实现"作业电子信息化、通关高效化、监管网络化和生产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还相差太远太远。通关质量和通关效率急需提高。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奋起直追。辩证地看问题,机遇就在问题之中。锦州人又应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抓住机遇呢?

  绘宏图 明天春色更喜人

  尽管在全国200多个港口中,锦州港在兄弟排行第21位,但与附近的几个港口相比,锦州港真的是个小兄弟。

  近几年,周边港口发展势头很猛,锦州港面临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连港计划在"十五"投入130亿元,在大孤山半岛形成一个区,加强港口建设。营口港仅去年就上马了两个集装箱码头,并购进了200台超大型运输车辆。此外,丹东、秦皇岛、葫芦岛等港口都在加快建设步伐,新的一轮港口建设高潮正在向大型化、专业化、深水化方向发展,激烈的行业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规模上不占优势的锦州港,前面是机遇,后面是追兵,不发展就是坐以待毙,不发展就会坐失良机。

  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全市经济建设步伐,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港口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书记佟志武在2004年全市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要建设港口锦州,就是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港口这个锦州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做到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以港口的战略性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以港兴市",首先要"强港",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港口的牵动和辐射功能成为面前实施"以港兴市"最迫切的任务。

  今年3月26日,锦州港新建的204号散杂货泊位,207、208号集装箱泊位疏浚工程顺利开工,在疏浚工地,锦州港总裁刘钧告诉记者,今年港口计划投资6.4亿元。他说,港口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就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港口规模做大。记者比较了2003年的投资规模,足足增长了4.1亿元。

  在公司的沙盘前,刘钧介绍了锦州港的"十五"规划:要建设大型油品化工泊位,适应企业和锦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集装箱专用泊位,增强锦州港竞争实力。他指着沙盘说:按照规划,到2005年,锦州港将具备"四油、七条、三集"14个生产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2015万吨,其中集装箱50万标箱。到2010年,锦州港将有生产性泊位20个,设计吞吐能力为3705万吨,经超前配套实际运输能力将突破7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00万标箱,成为一个集大型油品化工港、综合合性集装箱港、区域性散杂货港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国际港口特征的主要枢纽港。"优势、潜力和希望都在于要以港兴市,大力开发港口资源,以此来促进锦州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2003年7月,辽宁省临港工业和港口经济座谈会在锦州港召开,会上省委书记闻世震对港口经济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面向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尤其要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企业,实现锦州的战略性突破。"

  因港而立,更要因港而兴。开发区的发展蓝图也早已绘就,同样令人振奋。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甄理站在展开的开发区规划图前告诉记者:21世纪初的五年及其后十年,开发区将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和锦州港的发展战略,制定开发区临港工业规划: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业、运输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仓储业,重点建设以元成玉米、华强油脂、汽车零部件、玥宝塑业等7个工业园区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以渤海、华联、恒大等四个物流基地为主体的物流园区;以笔架山景点为龙头的风景旅游带,尽快形成"临港口岸经济带"。经过5年的努力,使临港工业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60%。

  在环境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去年年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引发落实以港兴市战略相关问题通知》,对落实《港口法》、强化口岸通关、建立市口岸信息网络平台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及集装箱运输业收费问题,国铁、地铁、港内铁路扩能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港口环境将随着"以港兴市"深入实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宽松。

  宏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佟志武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响亮的号召:强化锦州的海洋意识、港口意识、滨海意识,让海风吹进锦州城!

  一场实施"以港兴市"、建设"港口锦州"的伟大战斗在锦州大地上打响了。

  挺起工业脊梁--解读三大战略之"工业立市"

  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

  放眼环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日益紧密;瞩目神州,大发展快发展的浪潮此起彼伏;聚焦省内,沈大鞍抚等城市各显其能,周边兄弟市摩拳擦掌,你追我赶。

  当国内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大调整、全方位大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时,当各地发展态势咄咄逼人时,锦州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锦州:无工业不立  十六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对锦州而言特别是对锦州工业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温家宝总理来辽宁视察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省委书记闻世震的殷切希望令人振奋。

  锦州不发展不快发展还待何时?!

  未来三到五年,对锦州来说,既是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面临激烈竞争的挑战期。抓住机遇,我们就能实现新的跨越,再创新的辉煌,否则,就要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甚至被淘汰出局。

  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不得不承认,锦州落在了后面。

  再不奋起,只有沉沦。

  锦州何去何从,多少有识之士在沉思,多少人在探索,全市人民在企盼。

  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了市情--省委、省政府定位锦州为辽西经济中心城市。锦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教育科学、历史文化四大比较优势。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外向度低和人均GDP太低是锦州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锦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业为支柱产业,以冶金、电力、医药、纺织、塑料、造纸等为辅助行业,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产品遍及全国40个工业门类中的37个行业,达到1700多种。但在国内外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产品微乎其微。

  优势如何变成胜势?问题靠什么解决?

  在锦州,每100元的税收中,工业就占了70元。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了70%,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言而喻,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产业望尘莫及和无法替代的。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评论"锦州工业,就要对锦州工业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我们先看看我们工业的家底。

  一看数字。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40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22户。"九五"期间,实施了600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开发了1493种新产品,有35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看工业总产值。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4亿元,比1998年增长52.55%。

  三看税收。据统计,锦州工业占全市税收的比重约70%,是全市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知己知彼、科学认识市情后,市委、市政府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底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几轮的发展较量,锦州经济位次在逐步后移,出现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追兵与我们的差距逐步缩小的局面。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发挥锦州传统工业优势,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能创造新兴产业优势,壮大企业规模,不能新建大型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锦州工业就难以有大的起色,难以有新的改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市委常委会议室气氛热烈。与会的书记、市长、常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工业,议论最多的还是工业。

  当历史跨越了无数座时间的峰峦,终于定格在那激动人心的一瞬--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关于锦州前途未来的跨世纪宣言--工业立市!

  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立市作为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一,竖起了锦州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揭开了锦州经济发展的序幕。

  市委提出"工业立市"是迎接新世纪和入世挑战的具体体现,符合锦州目前的实际;锦州需要通过"工业立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通过"工业立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

  工业立市既是辩证的,又是科学的。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就当前我市经济结构而言,第二产业既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二产业不仅对第一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也为第三产业提供巨大的资金和市场,只有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建立强大的工业支撑,才能为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工业立市是锦州的正确选择。锦州别无选择。

  锦州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

  亮点:正熠熠生辉  钛白粉,道光廿五,举高消防车,电容器,汽车安全气囊,电力金具,一个个名字,成为锦州工业的骄傲和希望。

  这名字的背后,透射出锦州工业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写照。

  这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企业,这是一个保持50年不亏损的千人大厂。这,就是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九泰奥秘何在?管理管出效益,管理管出辉煌。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吨气抓起,向管理要效益;从硬的规章制度到软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潜移默化中让职工自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从当年国企的锦州制药一厂到实行股份制的九泰药业,既把管理作为永恒话题,同时又不断创新,才使得老企业不断焕发青春,老话题做出了新篇章。

  "道光廿五,中国的路易十三",每当来自加拿大的笑星大山在为道光推波助澜时,人们心中有的可能是更多的问号。

  这是一个近乎神话的企业,这是一个把文化牌打得淋漓尽致的企业,这是一个国内为数不多请洋人做广告的企业,道光廿五集团,这个人称国内酒类"魔术"企业,用她的文化,用她的品牌,打造出了一个"敢想、敢干、会干、干好"的道光廿五,令同行羡慕、瞩目,为辽宁、为锦州争得了荣誉。由一个亏损大户一跃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全省纳税大户。

  走近道光,探究道光,企业文化,在道光廿五演绎得炉火纯青,品牌效应让道光廿五"登峰造极"。企业文化与品牌效应的有机融合,是道光廿五成功的根本所在。

  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让企业如虎添翼。

  石化分公司、华光集团、电力电容、金纸集团这些"老牌劲旅",宝刀不老,生机盎然;

  元成生化、华强生物、汉拿电机、攀锦钛业、精细化工这些"后起之秀"充满活力,为锦州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锦州工业魅力无限。

  诊脉:好对症下药  回首历史,锦州工业曾有过灿烂和辉煌。

  "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的光环耀眼锦城。第一支晶体管,第一束塑料花……那时的锦州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然而,时过境迁。由于种种原因,锦州错过了一次次历史机遇,落伍了。

  尽管,锦州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尽管,锦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铁路、公路、民航、港口一应俱全的城市,但这些,没有令锦州工业快马加鞭。

  锦州工业近年来尽管有一定增幅和发展,但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和省内兄弟市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锦州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病症"是什么?到底"差"哪儿?市经贸委主任廖卫东"诊断"为四种"症状"--

  一是"两低两高"。他戏言,该低的,锦州高了,该高的,锦州低了。

  我市的人均GDP低,不足1000美元;非农人口的比重低,为36%;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高,是26.2%,而全省平均比例为10.8%,高了15.4%;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是43%,比全省高了20%。2002年我市GDP在全省排位第六,其中,一产增加值比重位居第三,进入省内前三名。而二产增加值比重却排在了第12位,成为倒数第三。我市二产比重为35.2%,全省二产平均比重为47.8%。不比不知道,一比看出差距。

  二是锦州工业经济总量小。2002年工业经济总量,锦州在全省排名第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8户,5亿元以上的仅仅4户,而锦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加起来共有308户。发展速度慢,2002年锦州工业增幅为13%,是锦州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即便这样,仍低于全省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而能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少之又少。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较慢。民营工业企业规模小,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2户,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强。而在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是靠民营经济撑起的。

  四是"两多两重",国企多,贷款多,债务重,人员包袱重。

  九泰药业董事长、总经理李志清在分析锦州工业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时,一针见血--锦州企业品牌太少了,锦州企业基本没有什么叫得响的牌子。你看看世界500强,再看看国内知名企业,哪个牌子不是耳熟能详。杭州的娃娃哈,青岛的海尔,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省内营口的盼盼、人民大会堂,得顶多少企业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是这个道理。锦州工业必须有自己响当当的牌子,而且要立住。"人才缺乏,观念陈旧是锦州工业的病根。"市经贸委综合处刘辉处长开门见山。20多年的工业战线经历,使她对锦州工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很多企业,一方面技术型才不够,导致许多科研项目无法推进,高学历的人才微乎其微。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也不多。现在企业里工人学技术的风气很淡,青黄不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领导观念还很陈旧,对国内外的新信息、新动向、新技术反应很迟钝。对招商引资、改制缺乏热情。生怕自己的椅子叫别人坐去。为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机制,既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同时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锦州工业中来,为锦州业发光发热。"记者也有感触。我们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观念陈旧,眼界太窄,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急剧变化。前不久,我市某机构举办IPM国际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前来授课的均为国内一流的专家,或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大企业的CEO,听课者中只有9人考证,其余皆为提高素质。"这钱,这时间花得值"-学员们异口同声。可参加培训的30多人中,来自工业企业的很少,尤其是来自国有工业企业的几乎没有。

  锦州的出路在哪里?

  工业是锦州的立市之本,工业经济是锦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命脉。

  锦州绝对应该咬定工业不放松。

  展望:任重而道远

  一个战略思想的提出,来自决策者的深思熟虑;一个战略思想的确立,应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一个战略思想的实施,则需要全社会的的共同努力。

  锦州工业的前景是诱人的、美好的。

  锦州工业的宏伟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到2007年,全市GDP实现530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再造一个锦州的目标。"501010"和"432020"两大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

  到2007年,除中石化锦州分公司外,亿元企业50户,10亿元企业10户,5亿元企业10户;工业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35.2%上升到43%,工业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13%达到20%,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9.5%达到20%。"324产业格局"凸显锦州工业的明天-

  建设石化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三个优势产业基地和汽车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两个新兴产业基地,改造提升机械设备制造、电力、医药、纺织四个传统行业。

  做强做大石化、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业三个优势产业。

  石化工业。在现有石化产业优势基础上,支持中油锦州石化分公司扩张和发展,拉长、拓宽石化产业链,使石化分公司炼量提高到1000万吨。依托中油锦州石化分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攀钢锦州钛业、天合化工等企业,利用锦州港优势,建设渤海临港大型石化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到2007年,石化工业产值由现在的109亿元达到200亿元。

  新型材料工业。发挥石英玻璃等无机非材料技术和产品优势,依托圣戈班石英、新世纪石英等企业,发展半导体应用石英材料,建成石英玻璃开发和生产基地;依托铁合金集团公司、沈宏实业公司等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特种合地;依托锦泰公司、钲泰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无镀铜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焊条、焊剂,使锦州成为亚洲最大的焊接材料生产基地等。到2007年,新型材料工业产值由现在的24亿元达到10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元成公司、华强公司等企业,建成辽宁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道光廿五集团、哈啤锦州公司,重点改造白酒系列产品和年产15万吨啤酒生产线,到2007年,农产品加工业由现在的25亿元达到100亿元。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两个新兴产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依托万得公司、汉拿电机公司、锦恒公司、广林特装车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安全气囊等产品,到2007年,建成三个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全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由现在的6.5亿元达到30亿元。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到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到20亿元。

  改造提长机构设备制造、电力、医药、纺织四个传统行业。

  机构设备制造业。依托电力电容器公司、新生开关等企业把锦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地。到2007年机构设备制造业产值由现在的10亿元达到32亿元。

  到2007年,电力、医药和纺织工业产值分别达到30亿、13亿元和5亿元。

  到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26%,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由现在的13%提高到25%。

  今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的企业在去年23户的基础上预计新增玥宝塑业、金华冶炼、万得悬架、奥鸿药业、道光廿五;5-10亿元的企业在去年3户的基础上有望新增6户,即汉拿、西洋特肥、元成玉米、沈宏实业、渤海电力钢制品、凌海电力制钢;10亿元的企业在去年中油锦州石化分公司、东港电力外,华强生物可跻身这一行列。

  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困惑,拥有那么多的信念、开拓,锦州航船开始开向加快发展生产力、经济腾飞、人民富足的航线。

  这就是出路。

  这就是曙光。

  这就是希望。

  锦州人民的福祉需要工业立市;

  负担州要续写辉煌需要工业立市;

  锦州要成为名副其实令人信服的辽西"老大",惟有工业立市。

  锦州要"紧走"!

  相关专题:网上看东北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