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中南海力推哲学社会科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09:49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实习记者郑焰/北京、上海报道 “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讲解结束后,我们还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的门口,进行了10分钟的交流” 5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听取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5月4日我接到中宣部和教育部的通知,以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题,要给中央政治局讲课。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说真话,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真实状况。”程恩富教授回忆道。 现年54岁的程教授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海派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崇富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 两位专家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其间与中央有关部门人士一起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确定了讲稿。 程恩富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在介绍了国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之后,还重点谈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关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讲稿最后从研究机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问题出发,附加了美、英、德、法、俄、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程教授提及,在修改的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人士对于西方政府如何处理与社科学术界关系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更注重一些重大的,宏观性的问题”。 西方执政理念深受哲学社会科学影响 两位学者介绍说,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的雏形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及至17-19世纪初步形成了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框架。 随着20世纪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迅速,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纷纷出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20世纪的诞生使哲学社会科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程恩富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二战后,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各国政府都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利用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提供执政理念和政策咨询。 “罗斯福新政的凯恩斯主义、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布莱尔和施罗德的‘第三条道路’,都直接吸取了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西方国家政要还把大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吸纳为政府成员。”他说。 另一方面,西方各国加强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和管理,如通过财政拨款来影响和调控研究方向,通过巧妙的、有明显倾向性的行政与学术手段,来排斥和限制非主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比如美国政府规定,凡是加入共产党者一律不准在教育和公务员系统任职,把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士排除在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机构之外。 此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在进一步分化的同时,综合趋势不断加强,并大量引入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中国:不能完全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对中国而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再到“儒释道”合一,传统文化成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渊源。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知识界开始主动接受外来的科学与社会知识,最开始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重点。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期间,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程教授强调:“中国现代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过程,并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密切联系;同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中西两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和交融的结果。”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了包括高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和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军队院校和研究部门共约30万人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两位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 他们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科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滞后于与时俱进的要求。研究成果往往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党和政府的决策也有时得不到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持。 “另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缺少学贯中西、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大师。在学科机构和队伍方面,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研究资源没有完全优化配置等问题。”程教授说。 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5条建议 关于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两位教授提出了5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物质生产、轻视精神生产,重视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的现象是不正确的。 第二,要高度重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些学术领域存在的淡化政治、淡化意识形态、淡化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值得高度重视。 第三,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体系的建立。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不够,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力度,对决策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这里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水平能力的问题。 第四,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样,社会科学领域也应该建立高规格的表彰制度;可以建立专家学者到党政部门定期任职、党政部门领导定期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做研究的机制;要提倡严谨治学、民主求实的学风;要大力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第五,要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宏观管理。目前,这方面主要是缺少一个统筹宏观管理的机构,多头管理,力量分散,资源浪费。 在大背景下理解政治局学习的意义 李崇富教授长期从事思想理论工作,对近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颇有感触。他认为,这次政治局学习的重要意义,必须放到时代大背景中理解。 他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靠科学,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全党、全社会是有共识的;但在进一步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可替代的工具问题上,无论是党内还是社会上,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正是根据这种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发表谈话,做出指示。江泽民2001年北戴河“8·7”讲话,2002年考察人民大学时的“4·26”讲话以及考察社会科学院的“10·26”讲话,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观点。 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更注重实效的新举措。今年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后,各个部门都有后续行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最近确定了40个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课题,由中宣部统一掌握课题经费,组织实施。 4月26日至28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决定重新编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教科书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教材,确定了工程各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中央要求新教材编写要反映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新成果,要让它们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此外,中央编译局还受命牵头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的研究,要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我讲了真话” 讲解结束之后,政治局委员们和两位学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就具体问题纷纷询问,如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信仰危机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气氛很热烈,直到结束,我都觉得意犹未尽。”程教授表示,“我想我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讲了真话。” “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讲解结束后,我们还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的门口,进行了10分钟的交流。”程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胡锦涛在学习总结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听取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的意见,在决策中重视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